河北各鎮當中,目前以李克用的實力最為強大。

統轄天兵、大同、橫野、可嵐、雲中、雁門、振武、樓煩、黑鴉九軍,管內太原、平陽、絳州、慈州、大寧、西河、陽城、樂平、上黨、昌華、朔州、雲中等二十一郡。

押藩契丹、室韋、沙陀、突厥等部,合計109縣,人口超過一百萬戶。

管內常備軍八萬,有衙內武士四萬戶,另有黑鴉軍一萬三千戶,其中黑鴉軍是胡人漢人混成編制的獨立牙軍,乃是李克用直轄的部隊,由十三太保和幕府高階文官單獨管帶。

其次是盧龍,管內幽州、薊州、懷來、密雲、保定、博陵、石家莊、莫州、滄州九郡,莫州就是明代的河間府和天津衛,押藩都護奚、東胡、契丹、渤海、新羅、韃靼等地。

自建貞之亂結束,盧龍歷來是由皇親國戚出任節度使。

最有名就是李載義和張仲武,李載義是廢太子李承乾的後人,張仲武則是令胡人不敢彎弓抱怨的人屠,這也是盧龍節度使的特色,心情不好了就隨便出去找個胡人部落築京觀。

一直到晚唐,盧龍節度使都對四方胡虜保持著強大的威懾力。

與此同時,盧龍也是防遏河北的橋頭堡。

比如中和五年的時候,易定節度使王處存因為跟李克用有交往而遭到盧龍質疑,在時任節度使李可舉眼裡,王處存跟李克用這個造反出身的胡狗交往,雙方肯定在策劃陰謀。

為防段文楚事件重演,盧龍出動六萬大軍教訓王處存。

這個慣性思維一直延續到了唐朝命數將焉之時,直接影響了李匡威一干繼承者,無論是李匡威還是劉仁恭,無不視李克用為心腹大患,屬於剷除不了但也不能真正臣服的那種。

就向心力來說,盧龍對唐廷是比較擁護的。

盧龍下轄的九個郡也都是大郡,乃是河北幽雲富庶之地,境內戶口超過百萬,常年保持十五萬人以上的野戰部隊,衙內超過三萬戶,但與河東不同的是,盧龍內亂非常頻繁。

當然,這也是河朔三鎮的傳統藝能。

除了河東和盧龍,第二梯隊是平盧節度使和易定節度使。

元和年間,在李純的強勢打擊下,全國恢復了形式上的大一統,淄青節度使一分為三,分為天平、泰寧、兗海,其中天平和泰寧的節度使歷來是長安朝廷直接任命,與關內神策軍京西京北行營各節度使一樣,節度使一般是禁軍世家子弟出任,幕府由朝廷選調文官組成。

平盧節度使則是唯一繼承了淄青雄風的山東藩鎮,全稱平盧淄青管內押藩營田都團練觀察處置節度等使大使,與後來新設的易定節度使一道擔任防遏河北藩鎮的戰鬥堡壘。

自李師道被殺到王師範掌權的大半個世紀裡,除了投降黃巢又被王鐸降服的王敬武,二十四任平盧淄青節度使均為唐朝中央政府從長安選調任命,對李唐王朝的向心力非常強。

實力也很雄厚,常年擁兵十萬。

第三梯隊就是團團包圍的魏博和成德,最特殊的兩個。

這兩個才是後人口中的藩鎮割據,不輸兩稅,不請刺史,不行唐律。

武夫當家,兵變跟過家家一樣,每當爆發兵變,監軍就持節去大帥府坐下,任憑衙內殺得血流成河也不管,等牙兵辦完事,牙兵推舉哪個當新大帥,監軍就承認哪個。

這兩家雖然軍力強盛,經濟富庶,人口眾多,但因為被朝廷排斥,被周圍一干防遏型藩鎮包圍孤立,加上血腥極端的武家政治和不穩定的權力中心,這些年一直在走下坡路。

對外戰爭連遭敗績,李克用虎視眈眈。

為了保住既有利益,兩家只能投靠更強大的朱溫。

如今朝廷看起來比朱溫還強大,兩家便轉而倒向李曄。

李曄下詔命令河北各鎮節度使派遣官員入朝報告情況的時候,成德、魏博、平盧、易定、盧龍四鎮的官員本來就在路上,得知皇帝下詔自然加速趕路,之後停在了洛陽行宮。

皇帝將要在洛陽檢閱各路平叛將士,視察各面行營工作情況。

得知這一情況,各鎮使者便停在了洛陽。

淄青派出的是王師範幼弟王師克,成德派來的是王鎔的表姐王思懿。

王思懿,其父王景慎,王紹鼎庶出子,王鎔之父王景崇則是王紹鼎嫡長子,王紹鼎之母是壽安公主李淑,憲宗第六子絳王李悟之女,也就是穆宗的侄女,是這麼個親戚關係。

除了王鎔,王思懿是王家當代唯一有皇室血統的後輩了。

也這是因為這一節,王鎔才會把表姐派來,好跟皇帝聯絡一下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