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朱溫的選擇(第2/2頁)
章節報錯
宣武汴州郡王府,朱溫召集一干幕僚議事,自打龐師古兵圍彭州,殺掉時溥吞併徐泗對他來說就是早晚的事了。
如今他在考慮下一步該怎麼走,要說這天下形勢,還真是一天一變化,最近這幾年,昏君以摧枯拉朽之勢拿下鄂嶽湖南,迫使福建荊襄荊南浙東歸附,兵鋒直逼中原。
那時候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昏君征服天下是早晚的事,不過作為當世梟雄的朱溫當然不會任人欺辱,是以朱溫選擇了先禮後兵的反抗,先做低姿態上表向昏君控訴。
及至去年冬天,昏君下詔駁斥朱溫的論罪奏章,撤回屯駐在陳許、南陽、武漢一帶的數萬重兵,這進一步證明了朱溫眼光的狠辣,昏君果然有所顧忌。
可誰知昏君轉頭就悍然下詔削奪朱瑄官職,任命朱友裕為鄆州四面行營都統,又毫不留情的命令時溥入朝,強行將武寧軍移交朱溫,接著就強徵張全義入朝為官,張全義勾結王拱上表抗辯之後,昏君竟然調集二十萬大軍不宣而戰。
王拱兵敗桃林,困守孤城陝縣,周先童兵敗弘農,王重盈發去陝虢的援軍也在風陵關外遭到禁軍伏擊,轉眼間官軍就佔據了大半個陝虢,兵鋒直逼新安,都畿形勢岌岌可危。
白樸渡口大敗後,官軍屯駐黃河沿岸,面對隨時可能渡過黃河向河中進發的十萬御林軍,王重盈大為恐懼,慌忙上表向朝廷告罪,又派人向李克用和朱溫求救。
出於和王重榮的關係以及地緣安全,李克用原本打算上表規勸女婿,如果女婿一意孤行,他也打算向河中調兵,但是一封來自長安的書信讓李克用徹底打消了主意。
沒錯,李克用的嫡長女,韓國夫人李廷衣,懷上了皇帝的種,韓國夫人在信中說,如果父親為了和王重榮的情誼,不顧君臣名分向河中派兵,跟我夫君交戰,那麼請恕女兒不孝,女兒惟有一死而已,上以謝國家,下以示家父。
失去了李克用的支援,王重盈空前孤立,連李克用都裝死,李思恭、李思孝、王行瑜等人就更不敢插手了。
至於張全義,得知王拱接連大敗後,陸續向陝虢增兵,劉重禧趕赴峽石,張天仲增援陝縣,劉忠進駐趙家集,安永福進駐碧溪,魯通進駐高見山,徐宗第進駐華亭。
在外人看來,張全義和王拱是能守住陝虢的。
但朱溫不這麼認為,如果張全義真想守住陝虢,為什麼不早早救援?為什麼不把放在伊闕和汝陰的精銳收回來?
為什麼不派黃雲坐鎮熊耳居中排程?
在朱溫看來,張全義的對策漏洞百出,在朱溫看來,張全義守不住陝虢,他從一開始就沒有定鼎天下的雄心,只想做一個割據洛陽的山大王,站在城頭變幻大王旗。
諸葛爽強,聽命諸葛爽。
李克用強,效力李克用,宣武強,效忠宣武。
這樣就能解釋為什麼他在朝廷出兵之後沒有及時溝通陝虢,反而是把兵力收縮到洛陽和孟津一帶,這樣就能解釋為什麼他沒有妥善解決和李罕之的矛盾,導致李罕之徹底倒向朝廷,這就能解釋為什麼他沒有調集重兵把守洛西。
說白了,洛陽的劉表。
王重盈王拱父子的求援信到達汴州後,原本朱溫還打算設法予以援助,不過既然張全義沒有面南而坐的志向,朱溫也不會在他這一棵樹上吊死。
既然被官軍團團圍困在陝縣的王拱必死無疑,既然失去李克用支援的王重盈已是昏君隨意宰割的魚肉,既然張全義沒有向死而生的決心,那他還不如徹底倒向朝廷。
所以當昏君任命張存敬為洛陽東面招討使的詔書到達汴州後,朱溫毫不猶豫的接受了,命張存敬開赴虎牢關,命李唐賓進駐滎陽,隨時準備打破洛陽向昏君納投名狀。
朱溫只是還有一點沒有想好,是打著討賊的名號自己佔據洛陽,還是出兵拿下洛陽之後將洛陽還給昏君,以此向昏君表忠心,求得昏君對宣武的寬宏,保住現有的一切。
這些日子他一直在思考,自從文德元年以來,昏君接連收復西川東川湖南鄂嶽,降服關中十一鎮,迫使荊南荊襄福建浙東歸附,雖然好色多疑敏感,但仍不失為雄主。
及至太平登封元年, 朝廷佔據關中、西川、東川、荊襄、黔中、鄂嶽、湖南、浙東、福建,遙控桂管、嶺南、安南,威震江西、淮南、宣歙、河中,朝廷形勢極大好轉。
如此看來,這天下大部還是在昏君手中的。
朱溫內心漸漸有些向昏君傾斜了,他很清楚,以他的實力,只要歸附,朝廷肯定不會追究他之前的罪過。
如果真跟朝廷打起來,朱溫不認為自己有多大勝算。
以安祿山軍力之強,唐廷喪失大半天下,還是有一大把手握重兵站起來匡扶社稷,以四王二帝之艱難,還是有一大把文臣武將效忠,以黃巢百萬之盛,先帝照樣憑藉正統號召力絕地翻盤,朱溫
並不認為現在的自己有推翻李唐的實力。
他早年背叛黃巢,赴任宣武后得罪了不少人,外面還有李克用虎視眈眈,如果再得罪了朝廷,等於被夾在中間四面捱打,如果沒有定鼎天下的絕對實力,那就得做忠臣。
九五之尊雖然極具誘惑,但身家性命才是最重要的,吃飯的傢伙什沒了,要再多的錢又有何用,還不是為他人做嫁衣裳,思慮再三後,朱溫驅逐了王重盈和王拱的求救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