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四鎮同盟(第1/3頁)
章節報錯
朝廷昭告天下,宣佈除杜洪、周嶽、董昌的一切官爵職,定三人為國賊,還嚴詞警告了江西觀察使鍾傳,痛斥其為逆賊洗罪的無恥行徑,意在警示天下藩鎮不得再為逆賊開脫。
詔書發出,各鎮進奏院抄錄, 然後邸報本鎮。
如平靜的海面,像洶湧的波濤,又一場大戰的序幕拉開了。
武昌,朝廷邸報已到,杜洪命人給左梨抄錄了一份,左梨躺在牢房裡, 看著案上的文書,情緒很是複雜,左梨飽讀經書, 對國史很有研究,也擅長詩歌丹青,是個文武全才的人。
如杜洪所說,左梨的確心懷忠義。
他自幼喪父,母親為黃巢亂軍所殺,從小與姐姐左融相依為命,左融替人抄書謀生,得來的餘錢就請人教左梨讀書,後來左融與仇恩嗣成婚,仇恩嗣又被杜洪聘為幕府節度判官,左梨長大成人後,被姐夫仇恩嗣推舉給了杜洪,並得到了杜洪的器重,被任命為衙內狎牙。
他的姐姐左融是一個傳統女子, 長得很漂亮,也知書達禮, 識大體, 不多言不多語,不像她夫君仇恩嗣那麼無法無天,在成長過程中,左梨受到了左融極大的影響,他的表字興也是左融所起,從字中也可以看出姐姐左融對左梨的期望,那就是希望弟弟能興復左氏宗族。
除此以外,左融也經常告誡弟弟走正道。
因為姐夫仇恩嗣效力杜洪,又因為自己深受杜洪器重,所以左梨也盡心效力,但左融的私心又希望弟弟能走正道守臣禮,不要跟大逆不道的姐夫仇恩嗣學,一私一公,針鋒相對。
所以這就造就了一個矛盾,左梨一方面對鄂嶽對杜洪盡心盡力,一方面又對李唐正朔和皇帝心存忠義,本心並不希望杜洪割據,杜洪決定與董昌等人一起對抗朝廷的時候,左梨才會多次勸說,甚至變著法子畫畫警示杜洪,這才招來了牢獄之災,被憤怒的杜洪下獄關押。
至於杜洪,他本就是崔紹牙將出身,領導崔紹與母親吳氏這兩個能約束他的人去世後,他逐漸顯露出了殘暴本色,動輒就要砍頭斷足,仇恩嗣作為他的心腹,又是衙內兵馬使,常常在他暴怒的時候輕言細語的勸說,救了不少將校士兵,因此在土團牙軍中威望甚重。
左梨作為監管衙內將士的狎牙,也常常給人指路,比如某時杜洪臉色不善,他就會跟衙內將校士兵們說,大帥這段心情不好,你們都小心聽話些,所以他跟牙兵的關係也還可以。
左梨熟讀史書,深知為官為將的道理,常常規勸杜洪,要他恭順朝廷,尊奉中央,善待部屬,這本是為杜洪著想,結果卻引起了有心人的猜忌嫉恨,去年推官楊至連向杜洪進讒言,杜洪果然起了猜忌心,認為左梨是在收買人心,一怒之下把他貶去了一個窮縣做縣令。
後來被召回來的時候,他本以為姐姐和姐夫會給自己接風洗塵,結果卻被姐夫仇恩嗣痛扁了一頓,仇恩嗣告誡道:“為人要低調,如果不知道掩藏自己的鋒芒,早晚大禍臨頭。”
左梨不解道:“姐夫您也經常進言,為何主公不猜忌您?”
仇恩嗣語重心長道:“在武昌,不要提朝廷,不要說長安天子,有沒有才能不要緊,這個可以慢慢歷練,主公也不看重,但你要是跟他離心離德,心向著朝廷,那你就是死定了。”
左梨聽從了仇恩嗣的教誨,從此收斂了許多。
但當這回杜洪決定自立節度使,起兵對抗朝廷後,左梨還是忍受不了,幾次三番進言,對杜洪曉以利害,杜洪終於雷霆大怒,連仇恩嗣的面子也不給了,直接下令把左梨下獄。
但因為姐夫的緣故,左梨在獄中的日子也很滋潤,想起姐夫說的那些話,他終於也吸取到了教訓,於是當小吏奉杜洪之命把邸報送來獄中給他的時候,他果然舉雙手錶示贊成。
“昏君欺辱太甚,的確是該起兵自保。”
杜洪派來的耳目聽到這話,把訊息稟報給杜洪,杜洪這才放下心來,下令釋放左梨,還派幕僚去探望,錢絹茶玉不要錢似的往左府送,姐姐左融和姐夫仇恩嗣終於也鬆了一口氣,只是偶爾夜深人靜的時候,左梨總會在心中默默感嘆道:“這日子,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啊!”
左梨是個胸懷大志的人,一心想找機會復出,從本心來說,他是希望杜洪早些死的,這樣就可以擺脫這壓抑苦悶的生活,不料杜洪精力旺盛,越活越囂張,當浙東使者來到武昌後,左梨的心潮又起伏了起來,他知道,以董昌驕橫狂悖的秉性,肯定會出兵幫助杜洪。
到時候官軍壓境,他姐弟如何是好?
“駕!駕!”
數十快馬進入天門山下的北面竟陵行營,轅門閉合後,武士下馬,將馬交給迎上來計程車兵,隨列校步行前往中軍大營,為首一人抱拳解釋道:“大帥規矩嚴,營內不馳馬。”
來人正是被朝廷任命為復州刺史的楊守信,楊守亮的親弟弟,見到楊守亮,楊守信快步迎上去,感慨道:“成都一別,我們已有一年不見了,真是想死弟弟了,哥哥近來如何?”
算起來,兄弟倆上次見面還是討伐王建的時候。
那時楊守亮是東川道副招討,蜀王李保的副手,楊守信在梓潼行臺為兵馬使,聽令劉崇望,雖然靠近,卻一個主攻,一個主守,交集不多,沒有見面,直到王宗黯請降,哥倆才在成都好好聚了一聚,之後又各忙的去了,西川平定後,楊守亮回朝,楊守信刺史劍州。
算起來,兄弟倆已經快兩年沒見面了,但楊守亮卻沒有他想象中的興奮,神情依然淡漠,楊守信這才反應過來,停下腳步,整理衣冠,躬身道:“下官復州刺史楊守信參見相公。”
楊守亮治軍極嚴,軍中只講上下,從不看人情,犯了軍法,哪怕天王老子,也敢拖出去一陣亂棍毒打,當初隨楊復光征戰四方的時候,楊守信和張威這些牙將沒少吃他的軍棍。
想想從劍州到復州足足上千里路,楊守信還不能從襄陽坐船,得繞路,這麼快就能到天門山,足見一路奔波之勞累,楊守亮心裡升起一股暖流,臉上卻還是很平靜,只是淡淡道:“楊刺史舟車勞頓,先在本帥帳中稍作休息罷,其他同僚也都在後帳,你可以去熟悉熟悉。”
楊守通道了個諾,轉身退出大帳,路上楊守信對身邊的人說道:“我哥哥就是這樣,明明心裡很講情義,面上卻是一點也流露不出來,你們是不知道,某當初可沒少捱打。”
楊守亮功勳卓著,深得天子器重,文德以前,戰王仙芝、黃巢、朱溫、朱玫、王行瑜、李昌符,奉旨入朝後,戰武亭川、鏖太和關、雪夜登岐州、巧取劍門關、惡戰吳自在、圍梓州、出師龍泉驛、兵破成都大西門,如今進爵食邑一千戶的眉山郡侯,官拜吏部侍郎、檢校吏部尚書、武學步兵科大管帶、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早就是名動朝野風雲人物,簡在帝心的御前大紅人了。
其他人看楊守亮都是仰視,都覺得楊相公不怒自威,治軍森嚴,不講私情,哪裡像楊守信這樣單以弟弟看哥哥的視角看楊守亮,所以聽他這麼一說,大家都以為他是受了楊守亮冷遇,出言自我解嘲,給自己找面子,於是都忍住笑附和,心裡卻也對楊守亮多了幾分敬畏。
到了後賬,果然很多人。
這州的刺史,那鎮的將軍,真是人才濟濟。
比如宰相的親侄子,以左武衛大將軍充都知兵馬使的劉過,比如原山南節度判官,以西川觀察大使本職充行營司馬的周雲汀,比如以東川車騎大使充行營副都統的老將劉巨容。
人很多,文人武夫宦官都有,楊守信作為權貴之後,弘農郡公楊復光的假子,北面行營都統楊守亮的親弟弟,卻一點架子都沒有,逢人就抱拳打招呼,很快就跟大家夥兒混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