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在這個時候,越要做出謙遜的姿態。

聖駕臨城,馬步軍在十里驛停止前進,伴隨著雄渾的鼓樂,由南衙金吾監門左武衛與北衙天威虎豹陷陣三都組成的儀仗隊開出,大隊紅衣武士邁著整齊的步伐,當先為聖駕開路。

未己,王行瑜看到了一臉和風的皇帝。

“不可直視天子,相公快參上!”

“臣王行瑜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在皇帝和群臣的注視下,在密密麻麻計程車兵觀看下,王行瑜整了整衣冠,率領靜難鎮文武百官,恭恭敬敬對李曄行了三叩九拜的君臣大禮,靜難軍將士也按預先排練高呼萬歲。

“萬歲,萬歲,萬歲!”

李茂貞、王建、韓建伏法後,滿存、令狐陳、張播、楊守貞等關中十鎮節度使入朝後,王行瑜恭順了許多,西川捷報傳回長安,王行瑜遣使朝賀,韓建伏誅,王行瑜再次遣使朝賀,在奏章中表達了他和靜難將士與逆賊韓建不同戴天的堅決立場,並獻上禮物珍寶若干。

幸靜難期間,在王行瑜等本地官員與中央隨駕文武的陪同下,李曄視察了靜難鎮領屬州縣的民生及大旱受災情況,痛快答應了王行瑜的借糧請求,只是要他自己寫奏章走一下流程,對於王行瑜承諾的明年秋收後向朝廷償還災糧,李曄很大度的免了,拿著吧,不用還了。

靜難貧瘠,官倉並無多少存糧,又是受災最嚴重的地方之一,王行瑜愁的不行,像個叫花子一樣,到處寫信借糧乞討,但關中大多數節度使都入朝了,可借物件根本沒幾個。

如今皇帝痛快答應,把王行瑜樂得跟什麼一樣。

送佛送到西,李曄又當眾表揚了靜難軍,跟宰相們說啊,靜難軍將士長期戍邊,又在伐岐戰爭中有功,那就再賞三十萬錢、十萬石糧、兩萬匹絹,每位將士再額外發放兩套冬衣。

賞賜和賑災糧款,朝廷在一個月之內兌現。

聖人不追罪靜難!還會撥款賑災!還有大額賞賜!

銅錢,糧食,絹,冬衣,什麼都有了!

沉默中,王行瑜連掐大腿兩次,才確定這不是在做夢,這個讓靜難文官武將及所有將士都無比振奮的訊息,透過眼神在彼此之間飛快傳遞,好多武夫也是鼻子一酸,眼圈紅紅的。

王行瑜用顫抖的聲音高喊道:“兒郎們,快謝謝聖人!”

內外靜難軍將士頓時齊聲大喊道:“萬歲!萬歲!萬歲……”

萬歲聲震天響,足足持續了幾分鐘才平息。

“跟著天子有肉吃啊,不如咱們也讓大帥入朝罷?”

“跟著王帥混,三天餓兩頓,唉……”

“瞧瞧,都瞧瞧,天子他老人家真疼咱們!”

“你剛剛說什麼?”

“想個法子讓王帥也入朝啊,給朝廷當兵多好……”

視察靜難諸州縣的時候,李曄對災情做出了許多批示,要人給人,要錢給錢,中央與靜難地方,務必以人命至上與百姓至上為最後底線,沒有水就發徭役開江,一定不能餓死人,至於貪汙腐敗,晚唐很少,被士兵以貪腐罪名殺害驅逐的節度觀察使,不是一個兩個了。

考察災情並做出相關部署後,李曄返回邠州。

在王行瑜等人的陪同下,大唐皇帝首次檢閱了靜難軍將士。

鄜州的李思孝聽說天子行在靜難,也親率三千騎來朝。

君臣在蛇口渡相會,痛飲一場而別。

十一月十二,李曄結束第一次出巡,王行瑜率文武百官送別,靜難將士自發相送,行在靜難期間,李曄頗有感觸,可能因為是文盲的緣故,王行瑜心眼少,膽子大,容易被忽悠,還擁有著一個樸素的心願,那就是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相公,成為一個出將入相的體面人。

也許正因為是文盲,歷史上的他才會向昭宗討要尚書令。

十七,李曄返回長安。

此次大旱雖然來勢洶洶,但在朝廷強力的錢糧保障下,關中並未出現大飢,對於受災較為嚴重的隴右、涇原、靜難等地,李曄也撥付了足額專項錢糧款,並親自出巡走訪視察。

李曄第一次出巡的動機也不單是為了視察災情與地方對朝廷賑災部署的貫徹落實情況,還是想籍此再次彰顯朝廷中央權威,對宵小之徒形成極大震懾,安定關中各地的軍心民意。

總之一句話,加強唐廷對關中地區的統治。

關中是安定了,關東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