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子規聲裡雨如煙(第2/5頁)
章節報錯
仇士良、田令孜、楊復恭等輩,哪個不是搞錢小能手。
但現在局面不一樣了,南詔和吐蕃都步入了末日,党項人也還沒有做大,首都防禦壓力和邊患約等於無,李曄只要有錢,且保證節度使的性命富貴,就可以漸漸削除畿輔諸藩,先行解除京畿道內弱小節度使的權力,重新納入朝廷直轄,然後希圖破解以上死迴圈。
當然,整編也存在一個難題。
對山南的整編工作中,難免有文官武將利益受損,妄圖對抗的也有,最典型的是在伐岐伐蜀戰爭中履立戰功的江西牙軍,楊守亮入朝後,他的嫡系江西牙軍一直在興元,聽說建制將要被打散,江西牙軍極度不安,鼓譟著正要譁變殺官的時候,節度使張威輕騎而至。
張威問:“你們為什麼會得到聖人的鉅額賞賜?”
牙兵們回答:“因為我們伐蜀立功。”
張威冷笑道:“難道你們現在成全別人的功勞?”
眾兵大驚,這才乖乖就範。
遵照楊守亮的意願,一千多江西牙兵如下安置。
願意回江西洪州老家的,給足遣散安家費。仍然想自由自我的,去隴州當馬匪,去禍害吐蕃人。想留在長安定居的,賜二十畝永業田。想繼續當兵的,選送到神策軍和御馬監四營。
除此以外,還可以去金吾衛應聘。
路很多,自己選,但就是不能成建制的留在興元。
四千多江西兵最終還是被打散了,每條路都有人選,選擇回洪州老家的佔了一半,離開長安那天,楊守亮和張威在斷橋驛大擺筵席,為這些跟他拋頭顱灑熱血近十年的手足送行。
早先年隨王仙芝造反,楊復光來討,戰敗後反正降朝,之後隨楊復光蕩平江西,再隨楊復光鏖戰河南,攻鄧州,敗朱溫,克南陽,戰黃巢,反攻長安,血戰太極宮。
再戰朱玫,降服王行瑜,攻討李昌符,太和關惡戰楊崇本,岐州城內再戰李茂貞,蜀中戰事爆發後,攻殺陳元卿,奪取劍門關,大敗吳自在,奪取魏城,惡戰王建,進軍大西門。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最開始的六千將士,打到現在只剩一千三百人,大夥兒又是喝酒又是高歌,憶往昔崢嶸歲月,不少人都哭得稀里嘩啦。
他們,見證了歷史。
原本歷史上,這殘餘的一千多江西兵會在李茂貞與楊守亮的戰爭中盡數戰死漢中,李曄改變了他們本來的悲慘命運,讓這些功勳卓著的將士善終,而不是揹著逆賊的罵名被殺。
綠遍山野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
城上風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綠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楊守亮彈琴,張威舞劍,武士自發在驛站外慷慨悲歌:“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一曲罷了,楊守亮破琴絕弦。
“你們……都上路罷,別再回頭了!”
走了一半,剩下的流入了神策軍、御馬監四營、武學、隴右節度使,還有一百多兇殘非常的被李曄放到了朔方軍,這些狠角色去哪都不合適,去跟著鄭孝遠禍害党項吐蕃人好了。
十幾萬軍隊一年的軍費開銷超過百萬,杜讓能說了好幾次,請求加徵稅種、提高徵稅比例、加大對直屬州縣的攤派數額,再增加一門練餉,專供御馬監和紫微七營的日常開銷。
李曄表示不急,等蜀中兩省的統計工作結束再說,口上雖然這麼說,但心裡依然打起了老百姓的主意,當然主要目標是同一陣營的中大地主,他打算給宗室世家寺院放放血。
封建王朝立國初期,由於長期戰亂導致的人口銳減,朝廷會掌握大量無主土地,人少地多,怎麼分都好說,不過幾代之後,社會安穩,人口增加,就會出現人多地少的情況。
由於均田制是按人口授田,家裡人越多的,分的田地就越多,加之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非常脆弱,地主的承受能力相對較強,小家庭卻極易因天災破產,接著土地就被兼併。
就事實而言,土地兼併主要分以下情況。
一,某年某月受災,家貧不能度日,官府賑濟不力,戶主以名下田地為押,向本縣地主借高利貸,還上了田地還是自己的,否則要麼主動賣地還錢,要麼被迫以田地支付本息,即使借的不是高利貸,勉強把今年挺過去了,明年再一次天災徭役,還挺得過去嗎?
二,某年某月徭役,官府衙役捉人,不但男丁要拉上戰場打仗,女丁也會被拉去燒水做飯運東西,石壕吏說得好:“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仗打起來了,官府可不分男女老少,對此新安吏還能提供佐證:“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丁?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中男絕短小,何以守王城?”
人被拉走了,田地基本上就會慢慢荒廢,德宗《罪己大赦詔》描繪了這樣的畫面:“遂用興戎,徵師四方,轉餉千里。賦車籍馬,遠近騷然,行齎居送,眾庶勞止。力役不息,田萊多荒。暴令峻於誅求,疲民空於杼軸,轉死溝壑,離去鄉里,邑里丘墟,人煙斷絕。”
人沒了,地無主,兼併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