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讓能率百官請立皇后看似是循規蹈矩的以固國本之舉,但真正動機其實是想以此告誡李曄,如果您暫時不打算立淑妃為後繼而立德王為儲,那就該選妃充實後宮了。

後宮有後宮的規矩,不能只有淑妃一個,也不能是淑妃一個人說了算。

杜讓能知道皇后不輕立,所以才會說這些話暗示皇帝,李曄明白朝臣的意思,於是轉頭看了淑妃一眼,她沒有不高興,反而露出了笑容,很愉快的建議李曄按祖制充實後宮。

“這……”

“如果陛下不選妃,外人就該說臣妾妒忌不賢了。”

“既如此,朕依你就是。”

皇后當然是沒立,但選妃充實後宮這件事卻是定下來了,在宰相們的帶領下,六部九寺等衙門的朝臣紛紛上疏,奏摺的內容自然是請求天子選立后妃以固大唐江山社稷。

如果皇帝主動下詔選妃,名聲就不好聽了,所以得走這個群臣上表的流程。

望著御案上擺著的一百來份奏疏,李曄樂得半死。

卿家們如此體察君心,那朕只能恭敬不如從命了。

天家無小事,皇帝大婚更是頭等大事,這關係到大唐國本。

李曄已經二十一歲了,也是時候多找幾個女人了。

不就是大婚立妃嗎,朕可不怕。

李曄淡淡一笑,拿起硃筆一一批覆,意見當然是照準了。

他之所以有所猶豫,倒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害怕女人多了會牽扯他太多的精力,而且李曄不是一個自律的皇帝,寡人之疾甚重,即位以來的一年多時間,臨幸的女子並不少。

宮中的女人都是屬於皇帝的,差的只是一個名分,而且懷孕了就會得到。

對於開枝散葉的事,李曄倒是挺勤快的,但懷上孩子的只有淑妃,李漸榮的肚子根本沒動靜,其他那八個宮女也沒動靜,李曄有時候都在懷疑,會不會是淑妃在後面搞鬼?

但想來又知道這不可能,何芳鶯決不是這樣的女人。

罷了,以後還是要保持克制,不能因為女人和慾望而影響了日常工作。

猶豫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算李曄很討厭小孩。

前世的她,有時候會覺得乖寶寶可愛,有時候又覺得熊孩子面目可憎,前世的她真的被小孩折騰出陰影了,聽到小孩的哭聲,情緒立刻就會變得暴躁,想死的心情都有。

親兒子李裕出生都一個月了,李曄抱過他的次數隻手可數。

李裕尚且看不出來,可天知道以後生出來的是乖寶寶還是熊孩子?

不過在這時候身為皇帝的好處就體現出來了,皇帝可以生很多兒女,而且不用帶孩子,退一步講,這輩子生的兒女也不可能都是熊孩子吧,總會有那麼幾個乖寶寶呀。

一一批覆完御案上的奏摺,李曄終於鬆了一口氣。

細細想來,這段時間大婚也比較合適。

自即位以來,這一年多的時間裡,李曄做了很多事。

收服李忠國和天威軍,罷韋昭度宰相位,殺楊復恭與劉季述等三十八名權宦,對宦官集團造成沉重一擊,擺脫了宦官挾制天子和朝政的局面,李曄初步掌握中央大權。

隨著楊守亮入朝,山南西道請服,外宅郎君殘餘勢力歸順,長安與河東結成形式同盟,重組六萬神策軍,長安武學興辦,鄭從儻病薨,崔胤出鎮山東,李曄基本掌握大權。

去年末,李曄發十二鎮兵馬討伐鳳翔,最終蕩平鳳翔隴右二鎮,殺李茂貞等六百餘逆賊,沉重打擊了關中諸鎮的囂張氣焰,對東西二川與關東各道節度使形成極大震懾。

關東不說,關中短時間內應該是沒人再敢蹦躂的。

隨著今年的御馬監成立和北斗七大營的組建,李曄的威望已達到頂峰,值此西川戰事僵持之際,朝廷為皇帝隆重舉行大婚絕對是合適的,而且這也是昭示正統的絕佳時機。

一切前置流程走完後,李曄正式下達旨意。

“奉天承運皇帝詔中書門下:自朕視朝以來,逆賊直逼京師,內奸釁主凌臣,朕患於社稷崩亂致夙夜難寐,自忖歷代先帝大業不可畢於朕,於是內除奸宦,外滅國賊,事必一一躬親,毫毛不敢有所怠慢,凡此日夜,內外諸事太平,以來一年有七月矣。”

“今外廷已穩而內宮無主,家不可一日無母,國不可一日無後,眾卿請旨,朕亦應思量,惟念龍珠幸得,鳳霞歸位,選青白貞良封夫人,冠主六宮,即令左散騎常侍柳璨全權出辦,付禮部、宗正寺、太常寺、太府寺、將作監、京兆尹有司協理諸事,欽此。”

婚姻大事,兒戲不得,民間百姓成親尚且有一套複雜的禮儀,皇帝結婚就更甚了,有一整套的祖制流程要走,持續時間長,地域跨度大,涉及家世和參辦人員多。

從海選到遴選淘汰,到最後呈送預備名單由皇帝欽定最終人選,每一步都非常講究。

這件事定下來後,李曄將精力集中到了西川戰事上。

綿州牙將吳自在發動兵變楊守厚被囚禁後,李曄先後向東川調集了近六萬兵力,迫於這樣的形勢,顧彥朗只得上表請入朝,隨後朝廷任命鄭元規為新任東川節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