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二十五,王師全面包圍岐州,旌旗大纛鋪天蓋地。

王建來到城頭觀察,當官軍列好陣形後,他的心頭多了一些驚恐。

執神策行營旌旗的兵馬佔了一半,王建很熟悉這些士兵身上的甲冑衣裳,畢竟他曾在神策軍當兵,穿過這一身衣裳甲冑,但讓王建驚恐的並不是這份熟悉,而是軍容和士氣。

時隔經年,再見神策軍的時候,王建感覺到陌生。

軍容整齊,陣形方正,士氣可用,雖然這些長途奔襲計程車兵很疲憊,看上去很是風塵僕僕,但他們的臉上卻看不到怨氣,也沒人說話,沉默中帶著一股令人心悸的肅殺。

這就是朝廷重組的神策軍?

皇帝誅殺楊復恭降服外宅郎君收回軍權後,沙汰了禁軍中的**無賴,募選三輔良家子重建神策軍,這件事的動靜不小,西川進奏院向成都報告了情況,王建也有所耳聞。

據說新神策軍士兵均是經過嚴格審查甄別出來的清白子弟,然後經過三個月的集訓選拔與學習,透過集訓和學習的才會成為正式士兵,神策軍正式士兵的待遇也非常優厚,米麵管夠,每天一頓肉,每月十五日按時發軍餉,從來不拖延,每兩個月還有十天休沐期。

如此優厚的待遇,放眼天下只有神策軍一家。

當然,待遇好的同時,責任也至為重大。

王建也聽人說過,說神策軍每天都要出操,早晚都要繞著校場跑十圈,早上的叫早操,晚上的叫晚操,無論颳風下雨,例行操都不會停止,日常佇列搏殺等訓練也不會中斷。

除此以外,神策軍的軍紀更是異常森嚴。

皇帝說舊的十七禁五十四斬並沒有多大用,因此將其廢除,轉而重新親自制定並頒行了新的軍紀,謂之神策軍紀律條例,其中第一條是:效忠天子,能打勝仗,作風優良。

第二條王建也聽說過,大抵有什麼,一切行動聽指揮,不拿百姓一針一線,一切繳獲要歸公,說話和氣,生意買賣公道,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不打架罵人,不準毀壞莊稼,不準調戲強搶良家女子,不準騷擾百姓,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這兩大條例被神策軍概括為一聽二不三大紀律十五注意,由於距長安較遠,王建只知道這兩條,能知道還是因為進奏院的報告,不然還會把面前的神策軍當作以前那群霸王。

王建第一次聽說這個條例的時候,只是一笑了之。

縱觀古今歷史,誰會這樣練兵?

但當親眼見識到神策軍的軍容後,王建的質疑消失了。

四萬餘神策軍整形列隊的時候絲毫不顯混亂,並且沒有一個人說話,就連東張西望的人都沒幾個,皆是雙眼目視前方,這是何等的奇蹟,天下又有哪個鎮的兵馬能做到?

王建正觀察的時候,城外軍陣中忽然舉起了數百面綠旗。…

“全體都有,向右看齊!”

當旗兵打出綠色令旗,神策軍士兵便齊齊側首往右看,同時雙腳跺個不停,震天響的小碎步震耳欲聾,聽得城頭守軍心驚膽戰,好多人覺得自己的膽子被這跺腳聲跺沒了。

“立正!”

伴隨著立正的旗令,神策軍同時挺胸抬頭。

“稍息!”

藍色令旗打出,神策軍士兵齊齊把右腳踏出了一步,至此城外四萬多神策軍整隊完畢,他們以百人為一陣,組成數百個方陣,構成了一個整體,看上去就像棋盤一般整齊。

那股嚴肅和殺氣,讓城頭的王建感到心悸。

神策軍右邊是打著天威旌旗的老軍,比起神策軍,天威軍的軍容很差,站在那亂哄哄的,吵鬧者有之,叫罵者有之,頭髮亂如雞窩,臉上髒兮兮的,活脫脫一群老油子。

王建微微皺眉,他很清楚,這是一群殺人不眨眼的屠夫。

示威結束後,官軍並沒有急著對梓州發起進攻,似乎在醞釀著什麼陰謀,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王建也知道官軍是想透過圍困的方式先消磨己方軍隊計程車氣,不過他並不怕,梓州城牆高聳堅固,糧草充足,也不缺水,沒個三五月,官軍是打不進來的。

當初秦宗權都那樣了,朱全忠還不是圍了蔡州半年才破城。

瞟了城外官軍陣形一眼,王建輕蔑一笑,隨後返回了刺史官邸。

劍南東川道,遂州方義縣。

遂州置於北周閔帝元年,治所為方義縣,即後世四川遂寧市,按照隋唐的鑑定標準,遂州屬於中府,開元人口普查有在冊戶口三萬七千三百七十七,六十五鄉,元和時普查在冊戶口三千八百四十六,六十五鄉,州境東西一百二十里,南北一百九十里。

距南充一百七十里,梓州二百五十里,合州二百六十里,普州一百四十里,下轄方義、長江、青石、蓬溪、遂寧五縣,遂州產鹽,境內各縣都有鹽井,共一十二所。

其中最大的靈星池和龍池是官井,與自貢井鹽專供皇室,黃巢之亂後,河中鹽池被王氏兄弟佔據,關東的鹽千里輾運到京城後價格非常高昂,李曄感於

親,本章未完,還有下一頁哦^0^斯,遂令宮中食用川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