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西川形勢(第1/3頁)
章節報錯
來人正是羅隱,他本在長安備考,上月初被徵召為綿州司馬。
自從出山入幕後,羅隱漫遊吳越,去年又毅然辭職前來長安再戰科舉,一路巡遊江淮荊襄,去年冬行卷柳璨得到賞識後,羅隱頹然盡去,整個人變得意氣風發。
從前他的作品多反映民生疾苦和政治動亂,時不時也寫些詩詞暗諷皇帝和宰相,但定初元年這幾個月來的詩詞卻有了不同,由於對柳璨極為感恩,他也不再暗諷朝政。
儘管羅隱的前半生遭遇了極大不幸,但他無時無刻不在憂國憂民。
朝廷討伐李茂貞的時候,在長安備考的羅隱密切關注戰況。
李茂貞被殺後,羅隱為恩人柳璨進獻了《定初元年試岐隴五策》,從柳璨口中得知韓建不願交出潼關後,他又為柳璨進獻了《為吏部尚書柳相公進朝廷復潼關論》。
柳璨推舉羅隱時把這兩篇策論遞上審閱,李曄閱罷大喜。
當柳璨與他見面,暗示準備推他為使官時,羅隱心領神會,秉燭揮筆寫就《為今上進滅外宅殘冠形勢圖狀》和《答柳相公靖國除賊八問》,柳璨閱畢後隨即轉呈李曄。
前者為討滅兩川賊子獻策,後者系統論述了應該如何減輕朝廷治下百姓的負擔。
李曄看完大喜,於是羅隱也就順水推舟的被柳璨任命為綿州司馬了。
離京赴任那天,羅隱目睹各鎮兵馬奉詔入京集結待命,還看到南北二司數萬禁軍大張旗鼓操練,羅隱心情愉快,寫下《觀關內將士過赴京師待命》,抒發愛國熱情。
告別柳璨後,羅隱抱著報君黃金臺上意的心情,長途跋涉前往西川。
羅隱過境興元時,在楊守亮幕府任掌書記的李巨川十分高興。
李巨川是乾符年進士,這些年一直在關中,也知道有十不上第這號人物,在王重榮幕府任職的時候,李巨川還想過修書請羅隱來河中任職,但因為王重榮不喜就黃了。
李巨川在河中任職的時候,正是羅隱的長安五年,等到王重榮敗亡,李巨川作為王重榮參佐被朝廷問罪發配到興元府楊守亮屬下時,羅隱已經離開了長安。
所以二人雖有書信往來,但並沒有見過面。
如今聽聞羅隱重回長安,而且被朝廷徵召為綿州司馬,現在還從自己為僚的地方路過去綿州上任,李巨川的心情複雜至極,直對賓客道:“備馬,我要去客棧接人!”
去徵得張威同意的時候,張威因為之前的事對柳璨有加,欣然同意了,命判官周雲汀代為出面與李巨川一起接待羅隱,於是李巨川會同山南判官周雲汀設宴招待羅隱。
後世有網友奔現,今世亦有信友奔現。
來到風雨客棧,望著面前的陌生男子,李巨川疑道:“可是昭諫?”
羅隱聽到對方稱自己字,再想到這裡是興元,心裡也反應過來,試探道:“下己?”
李巨川重重點頭,失聲道:“是啊,七年了,君……”
一句話沒說完,李巨川的語氣就變成了哭腔,羅隱亦是又哭又笑,跌跌撞撞奔來。
四目相對,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沉默良久,李巨川只念出了這首詩。
他隆重接待了羅隱,宴會上二人推杯換盞,酩酊大醉,想起各自的遭遇,不禁都感慨萬千,想起自己這些年吃的苦和長安五年的落魄滄桑,羅隱哭得很傷心。
李巨川即興賦詩安慰羅隱,表達對他遭遇的同情和不平,柳璨作為羅隱的伯樂,當然也被李巨川借典託故狠狠誇獎了遍,李曄也被歌頌為選賢舉能的聖人明君。
禮尚往來,羅隱也寫了一首《酬下己興元初逢席上與別》表達謝意。
羅隱離開興元的時候,李巨川與周雲汀一直把他送出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