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不會去判斷方鎮大帥會不會變成董卓,他們只看到了閹宦欺主。

一次次血腥的宮廷政變,讓雙方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失望和仇恨都是日積月累的,等到失望攢夠了,人就走了,等到仇恨夠深了,人也要亮刀子了。

從甘露事變起,雙方的仇恨就再難化解,一方得勢時,另一方能暫時隱忍,但決不可能和解,非斬盡殺絕不可,可雙方的結局卻是一前一後雙雙殞命。

李茂貞擦了擦眼淚,起身問道:“本帥打算派九千人去洋州,誰願意領兵前往?”

後院軍使聶封當即出列應命道:“末將願往,先克洋州斬敵將首級,後掃榻恭候大帥親臨山南,叫興元那群沒卵子曉得鳳翔厲害,大帥至洋州,張威必兩股戰戰!”

李茂貞一見此人,頓時大喜過望。

你道李茂貞為何欣喜若狂?因為請戰這人是成德老將,現鳳翔後院軍使聶封!

當年潼關大戰,僅僅只是什將的聶封就敢帶著五百成德牙兵直撲尚讓中軍,一舉殺得起義軍潰敗數里,平日與李茂貞親近無比,在軍中更是與李茂貞同吃同睡。

李茂貞到任鳳翔後讓聶封當了六院軍使,把六院牙軍交給他掌管,由此可見信任。

但聶封的長子在討伐李昌符之戰中陣亡,聶封中年喪子,這兩年一直鬱鬱寡歡,李茂貞理解他的痛苦,平日便很少讓他去做事,眼下聶封主動請纓,李茂貞焉能不喜?

當下狠狠誇了聶封一陣,聽得眾人起了雞皮疙瘩時,唾沫星子亂濺的李茂貞才拍板署了聶封做都知兵馬使,將九千兵奔襲先行洋州。

方鎮的將職很多,大略都知兵馬使、兵馬使、副兵馬使、十將、副將等級。

佐將衙將還有狎牙、虞候、都虞候、隨軍某、長行官健、衙前兵馬使、後院兵馬使、捉生兵馬使、使宅十將兵馬使、親軍刀斧使,另外還有同、散、同散、中軍等兵馬使,另外還有散將、同十將、教練使、散十將、散兵馬使,諸如此類,冗雜不已。

其中最複雜的就數都知兵馬使,也就是俗稱的都頭、都校、都將,這個職位只是形容性稱呼,一支小部隊的頭目可以叫都頭,幾萬人的大部隊也能叫都頭。

這個職稱廣泛適用各級軍將,權力隨著統率兵馬的多少而變更,有便宜從事之權,領兵超過的五千就是大都頭,所過之處連刺史都得出來迎接。

以六院牙軍使出任都知兵馬使的聶封顯然屬於大都頭這一級別,這不但體現了李茂貞幹掉張威的決心和信心,也彰顯了他李茂貞對聶封的信任和厚愛。

聶封榜樣在前,又得了個大都頭當,後院裡的氣氛一下子就熱鬧起來了,李茂貞再分派其他人的時候也就容易多了,李茂貞剛詢問誰去打梁州,符道昭就站了出來。

如此一來,防備東面長安以及西北龍劍、天雄、感義、保大、義勝等地的人選也就跟著定了下來,這些藩鎮節度使多是外宅郎君出身,李茂貞雖然不怕,但也擔心這些傢伙趁自己跟張威拼命來偷襲鳳翔。

除此以外,李繼筠被派去大橫關一帶坐鎮,防止朝廷出兵干預,而岐州老巢則由跟了他長達十年的心腹老將徐及業留守,事情之順利,超乎李茂貞意料。

李茂貞更加的志得意滿,就算唐統天命未終,某隻要能滅掉山南,再幹掉北面那些閹宦餘孽,李克用兵犯長安的局勢也不是不能重演,某也要討個岐王噹噹。

李鴉兒封得,某就封不得?

哼哼,到那時候,定要給李曄小兒一點顏色看看!

“傳本帥令,明日大兵四起,往洋州、梁州、鳳州、集州諸地就食!”

“傳本帥令,隴右鳳翔二鎮,凡十七以上六十以下壯丁,逢八抽一,編為團練,逢七抽一,徵為力役民夫,不服徭役者可資錢糧,不交錢糧又逃籍避役者,殺其全家!”

“傳本帥令,二鎮之內,商賈七稅一,匠田農八稅一,販夫走卒行醫佈道者除僧侶外,一律五稅一,本帥最恨這些流食兒,誰敢抗稅,立殺不赦!”

“傳本帥令,轄境之內,敢有囤積私蓄糧食者,殺其全家!”

……

一道道命令從李茂貞口中說出,但李茂貞知道這僅僅是開始。

李茂貞似乎看見,隨著他的這些命令,嚎哭聲接二連三的從各處村落響起,一個又一個男人從田間地頭被抓走,捆住雙手雙腳,牽成一條線帶走,妻兒老小隻能哇哇苦叫。

官兵拿著刀槍驅趕這些壯丁,就像驅趕牛羊一般,

敢於反抗的男人女人被砍死在地上,脖子上或者肚子上一個血洞汩汩朝外流著溫熱的紅血,罪行嚴重的還要把腦袋剁下來,掛在樹上或是路口示眾。

想到這裡,李茂貞居然覺得有些心酸,好像回到了小時候在成德的時候。

那時的成德就是這樣。

自己就是這樣被抓走的,姐姐也是這樣被砍死。

李茂貞險些掉出眼淚,但深吸一口氣後,他的心又堅硬起來,就像一塊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