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韋昭度罷相(第2/2頁)
章節報錯
“韋相公,你作何解釋?”
李曄聲音平靜,但臉色卻非常不善。
收了東西的韋昭度還能說什麼,只能一撲通跪在地上磕頭認罪。
李曄卻是不理韋昭度,徑直道:“朱全忠為趙德諲脫罪請授的奏章,不許,不但不許,還要下詔反駁叱責其為逆賊開脫的無恥行徑,秦宗權僭越稱帝,論罪當誅,所以訓完了還要賞朱全忠,畢竟還要靠宣武軍討蔡州,不過不可重賞,朱全忠窺伺蔡州已久,朝廷不賞他也去討,賞賜能安撫其心即可,以免他認為朝廷在怪罪他。”
“爾等告發韋昭度勾結逆賊趙德諲、與方鎮藩帥結黨,事關韋相公清白,朕不能輕信,即令御史臺、刑部、大理寺會同徹查,如是謠言,太傅當嚴懲劉崇望、吳長等人。”
言下之意就是,一旦查實你勾結逆賊、串通方鎮,你韋昭度就可以捲鋪蓋走人了。
韋昭度如何不明白李曄的暗示,當下面如土色,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還能說什麼,他的確收了朱全忠和趙德諲的人事,但他沒想到自己會栽在這件事上。
方鎮遣使長安,大抵都要先去拜訪宰相和宦官,這是大家心照不宣的慣例。
韋昭度也照著慣例接見了使者,收下了東西,但他敢以性命起誓,從來沒想過要和趙德諲勾結,更別說和方鎮藩帥結黨了。
他之所以建議李曄滿足朱全忠的要求,是出於職責擔心朝廷會因此和宣武交惡。
明明知道楊復恭看自己不順眼,為什麼自己還要接見兩人的使者?這下好了,把柄親自送到別人手上,連劉崇望都站出來附和了,看來自己在長安是待不下去了。
韋昭度悽慘一笑,叩首哀求道:“臣才疏學淺,願自去宰相之位,乞骸骨歸家養老。”
這話算是當堂認罪了,作為世族名門出身的韋昭度,也有作為文人的尊嚴,他知道,一旦查到證據,他韋昭度這個名字就徹底爛掉了。
勾結亂國反賊,串通方鎮藩帥,這是大到天的罪名,輕者罷官抄家流放,重者夷滅九族。
現在承認了,也許還能以體面的方式收場。
韋昭度乞骸骨,李曄卻道:“愛卿受命危難之際,先平黃巢,又誅李昌符,有再造社稷之功,朕時常感懷,才疏學淺一說,愛卿過於自謙了,如今國家正值多事之秋,相公不可輕去宰相之位,朝廷失韋相公,朕失一臂膀矣,不許。”
國人講究三請三辭,李曄不希望韋昭度致仕後忌恨自己,於是出言挽留。
聽見皇帝這麼說,韋昭度心頭感動,卻也羞愧無比,再次叩首道:“臣年事已高,近來手腳麻木疼痛,恐大去之期不遠矣,願歸家耕讀講學以聊此生,盼請陛下恩准!”
李曄搖頭道:“文德初立,正是用人之際,愛卿可更為朕思之。”
韋昭度愈發感動,叩首哽咽道:“非臣不明,奈何為病所迫,老臣駑鈍,不足以當此大位!”
如此往復兩回,李曄終於順水推舟道:“愛卿請辭,朕心不捨,然朕豈能以一己之私而廢相公天年之福耶?既然相公去意已決,禮部諸位愛卿當優待相公。”
楊復恭不願和韋昭度鬧得太難堪,預設了李曄的做法,在他看來,能以不流血的方式讓這老東西滾出朝堂,已是邀天之幸,而今時局動盪,當儘量避免節外生枝。
“老臣叩謝皇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韋昭度淚流滿面,最後一次向李曄行了三叩九拜的大禮,文武群臣觀之,莫不感慨。
李曄很是感動,也許只有這個時候,他這個淪為提線木偶的傀儡才算個像樣的皇帝。
韋昭度啊韋昭度,非朕無情,為江山社稷計,為無量生民計,朕只能選擇讓你離開。
文德元年六月十一日,韋昭度罷相,李曄賜致仕,贈食祿兩千石。
這場由李曄與楊復恭串通組織的陰謀得逞了,雙方都達成了自己的政治動機。
六月十四日,在文武群臣的眾推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侍郎、忠侯劉崇望正式拜相,李曄加封其為紫金光祿大夫,又授杜讓能檢校司空太傅,加開府儀同三司,錄尚書事。
楊復恭並沒有跳出來反對,無論是劉崇望還是杜讓能,對他都沒有威脅,讓這兩人行宰相事是他樂意看到的結果,加上這兩人是南衙群官集體推薦的,他也沒有反對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