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僚張浩口中的文宗皇帝即是文宗李昂,為唐朝第十四帝,文宗博通群書,勵精求治,當時宦官跋扈掌權,文宗非常痛恨,乃與近侍宦官密謀誅殺仇士良等人。

太和九年(公元835年)十一月,文宗伏兵金吾仗院,借甘露祥瑞之名,命宦官頭子仇士良等人前往核實,企圖將仇士良等人引入一舉誅殺,

大蠢驢韓約臨陣怯場,為仇士良察覺,仇士良不動聲色退出,發動政變對策劃此事的朝臣大加報復,殺害牽連凡六百餘人,朝廷為之一空,文宗皇帝也遭囚禁,不久鬱鬱而終。

“然也,若皇帝有此意,則本太傅命喪須臾之間。”被張浩這麼一說,楊復恭登時變色,連忙對身邊幕僚吩咐道:”傳本中尉軍令,讓楊守成領兩千軍圍了大明宮!”

“太傅且慢!”

張浩攔住傳令人,又問楊復恭道:“包圍大明宮形同謀逆,太傅這麼做豈不是予人口實?”

話音落地,楊復恭陷入沉思。

如果我真這麼幹了,滿朝文武必然口誅筆伐,訊息傳出京師,關中李茂貞、韓建之輩極有可能藉機質問於我,到時候形勢就不利了。

“那可如何是好,依你之見,本太傅該當如何?”

張浩回道:“太傅親率五百悍勇將校入宮赴宴,再讓可靠大將領兵把守宮門,陛下知道太傅有了防備,一定不敢再輕舉妄動。”

“就依你!”

楊復恭接納,於是命義子楊守成率兵進駐各處宮門,又讓義子楊守立與自己隨行。

“吾兒守立威猛過人,忠貞可靠,為父命你護在左右,若陛下派人行項莊舞劍之舉,你自可殺人立威震懾長安殿及文武群臣。”

楊守立拱手喝道:“孩兒遵命!”

黃昏時分,淑妃何芳鶯的侄女何寧在宮人的帶領下進入皇宮,兩女隨即開始秘密談話。

李曄又密詔劉崇望入宮,不料為楊復恭眼線所察。

十數名武宦持杖闖入長安殿,為首一人喝問李曄道:“陛下既已明詔群臣赴宴,為何又密召宰相?莫非有所圖謀!”

李曄道:“劉崇望遲遲不來,朕遣人催促,無所圖謀,諸位儘可放心。”

武宦臉色稍緩,拱手退出長安殿。

天色將黑之時,劉崇望終於來了,老遠就山呼萬歲,李曄免禮賜座。

李曄低聲道:“今晚宮宴乃淑妃主辦,愛卿可相機行事,切勿操之過急,切記!”

劉崇望也是個老狐狸,一聽這話,登時明白何意,於是以眼神示意李曄沒問題,口中卻大聲問道:“宮宴萬事俱備,不知諸位同僚為何還沒到齊,臣請陛嚴辦遲到者!”

這話的潛意思便是問李曄,楊復恭與楊守立為何還沒到?

同時暗示李曄嚴懲遲到不到者,以此向楊復恭示好,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場宮宴是為宦官准備的,朝臣大都厭惡楊復恭,故而肯定會有不少人託故不來赴宴。

若李曄懲罰這些不來的人,楊復恭自然得意洋洋。

李曄道:“時候還早,且耐心等待,不出半個時辰,諸位愛卿就該到了。”

劉崇望雙目視地,點頭不語。”

入夜,長安殿明堂,何芳鶯對何寧說道:“你美貌過人,節名貞青,忠貞可靠,故而這回姑姑要把一件天大的事交給你去做,你怕不怕?”

何寧抬頭問道:“侄女赴湯蹈火尚且不皺眉頭,何來畏懼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