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依稀記得國內最早電動轎車上牌是二零零九年,第一輛上牌的電動車是眾泰2008EV。

這裡2009年還差了五年呢。

上不了牌造它幹什麼?

這輛電動車是趙青山和羅先來主張造的。

趙青山是準備檢驗一下,他們研究出最新的高速永磁電機效能在實車上有什麼樣的表現。

羅先來也是想看看這款車型在實車方面的效能。

兩人自作主張就把這輛車打造出來了。

經過測試,這款電動車的最高時速是一百六十公里,最大續航三百公里。

如果安裝增程器,續航可以達到六百公里。

其實這個續航力在A級車上已經完全夠用了。

在二零零四年就有這樣的續航力,威來在電動車方面確實積累了不少技術。

江宇也駕駛了這款電動版的轎車。

電動車在啟動方面比燃油車快捷舒爽多了。

只可惜現在不能上牌,造出來也沒用。

它還不能當老頭樂出售,速度太快,再就是浪費資源。

除非換上鉛酸蓄電池,把速度調到60k右。

這款瑞納版電動車當然沒有當老頭樂出售。

威來的老頭樂曙光現在銷量正旺,自然不需要新的車型。

曙光到現在推出也是很多年了,車型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變化。

只是進行了一些細小的調整,比如原本滿天星的前臉有了格柵版,車燈也出現了一些變化,車的輪胎也開始有加大輪轂的出現。

再就是車輛的內飾也有了一些變化。

高配版的曙光已經開始賣到兩萬四千八了。

不過最低配車型的售價始終沒變。

這款車每年有將近四萬輛的銷量,大部分都集中在二線以下城市。

還沒有普及到農村。

農村人現在還騎兩輪和三輪電動車呢。

曙光的銷量始終不錯,但是電動摩托車的銷量就有些不太穩定。

主要的國內生產電動摩托車的廠家已經有十多家了,內卷還是很激烈的。

威來跑的早,積累了品牌和口碑,就算銷量有浮動,但始終維持在一個基本圈裡,就算是增長有限,但也沒有下落。

每年保持著七八十萬輛的銷售數。

再加上海外市場,依然有百萬輛的年銷量。

這比國內其他廠家的銷售總和還多。

電動版的瑞納造出來很容易,但是燃油版的瑞納造出來就不那麼容易了。

畢竟要有合適的發動機,變速箱和車橋。

發動機威來倒是有,不管是4G93海獅4G15用到這款車上都可以,但是變速箱就得重新設計了。

羅先來預計這款車打造出樣車得六月份,透過自檢和國家有關部門檢測到上市,怎麼也得2005年的九十月份。

不要著急,一切都在計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