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總!除了一千公里的續航外,將來的電動車還有什麼現在的車輛無法比擬的特點?」

「你們說原地掉頭怎麼樣?」

「原地掉頭?」這個怎麼可能實現?

「一側輪胎往前轉,一側輪胎往後轉,不就實現原地掉頭了嗎?」

「如果是這樣,那麼車輛兩側就不能使用一臺電機了,最少別的使用兩臺電機才能形成這種效果。」趙青山若有所思的說道。

「我倒是認為一個輪胎用一個電機更好,說不定還能進行橫行操作。」羅先來的想法更科幻。

趙青山開始陷入沉思。

「還有就是大馬力,怎麼也得超過五六百馬力,時速燃油車相當。」

有了這麼大的馬力,那麼這車就我往而不利了,沒有什麼可以阻擋它的腳步。

「咱們造的曙光是低速電動車不需要變速,而高速電動車既然和燃油車速度相同,那麼它是不是也得需要變速箱?」羅先來插了一句。

「當然需要變速了,不過電動車的變速和燃油車的變速有本質的不同,它不需要那些複雜的機械變速箱,完全由電機轉速來控制。」

趙青山把江宇所說的電動車的特點全部記錄下來,大馬力,原地掉頭,橫向移動,長續航...

如果這款電動車做成,這安上個翅膀估計就可以飛了。

趙青山看著自己記錄的文字,心裡疑惑,這樣的電動車真的能造出來嗎?

電動車威來加大了研發力度,江宇的計劃是在二零零八年奧運會期間,推出威來的第一款電動轎車。

江宇預測那個時期,國家就應該開始鼓勵電動車了。

由於有威來這條鯰魚的存在,電動公交車已經比上一次提前了五年,那麼電動轎車比上一世提前幾年出現,也應該不是什麼難事。

要提前做好準備。

松陽客車廠也開始了收拾舊廠房,準備增加新的裝配線。

預計會有兩條新的裝配線到達,為生產不同規格的電動大巴車做準備。

這兩條新的裝配線上馬,企業生產電動大巴的能力就會上升到年產一萬六千輛。

其實這個數目很不夠用。

如果以東河市的規模作為一個評判點,一個城市怎麼也需要一百輛公交車。

全國像東河這種規模的縣級城市有兩千多個,再加上那是一線二線城市。

保守估計如果全國推廣,得有上百萬輛電動公交車的需求。

當然這些車威來不可能自己全部吃下來,但吃下三分之一還是大有可能。

有上百億的營業額,三十多億的利潤。

對於威來集團來說,這三十多億的利潤也就聊勝於無,但是對於松陽客車廠則是幸福生活的源泉。

在威來集團的帶動下,東河市以威來集團為中心,形成了大大小小上百家企業的供應鏈條。

直接解決了東河市十分之一人口的就業問題。

就連周邊地區也有大量的人力在東河打工。

這讓東河的人口突破了百萬的規模,其中流動人口也有十幾萬。

東河成為東北三省最富裕的一個地區,成為一個小型經濟中心。

由國家各有關部門組織的電動公交車調查團很低調地來到了東河市。

現在遼省正八經地啟用電動客車做公交的只有渤海地區,外加安東地區一個縣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