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碳基晶片,一個鈉離子電池。

這兩樣東西都是江宇重生前,沒有研究出來商用的未知產品。

江宇沒指望這兩樣東西都能研究成功,但只要其中有一樣成功,那就賺大發了。

六月五號,江宇動身來到京城。

年前,夏嶽給他聯絡了兩家積體電路製造廠。

威來自從在南方採購晶片後,也就斷了和渤海的所有交易。

但是從南方購買來的晶片,比渤海未漲價之前晶片還貴一些,而且運輸的成本也高一點。

從在南方買晶片的那一刻起,江宇就動了自己做晶片的打算。

積體電路企業廠址也放在鳳窩堡工業區。

將來這裡就是華國電動汽車和積體電路中心。

對!就是這個偏僻的小山村。

但那是將來的事情,眼下晶片還是要解決的。

夏嶽聯絡的這兩個半導體企業算是京城存在不多的幾個半導體企業了。

雖然這兩年國家對這個行業又開始重視了,但重視的程度還很不夠。

這些殘存的半導體企業,生活的還是磕磕碰碰的。

夏嶽介紹的這兩家企業竟然不是國企,而是大集體。

兩個大集體企業,而且還是半導體專案,在九七年還頑強的活著,這也確實讓江宇不得不佩服。

這兩個企業幾乎都是一種生存模式,靠生產一些低端晶片苟延殘喘地活著。

這些低端在市場上幾毛錢一枚甚至更低,可見它們的利潤能有多少。

年後,張衝就和威來電子的一個小組來過京城,把威來需要的晶片樣片帶給這兩個企業看,看看他們能做多少。

讓張衝失望的是,這兩個企業只能做集中晶片,還都是幾毛錢一枚的那種。

他們沒有好的光刻機和蝕刻機,自然做不出來。

有活兒強閒著,威來手機上這幾枚不值錢的晶片就留給他們做了。

江宇這次來就是看看能不能把這兩個企業收購下來。

對方不是大集體企業嗎?只要把員工們手裡的股份收下來,對不起就是他的。

就是不知道這些企業員工會不會把手裡的股份賣掉?

到達京城和夏嶽寒暄過後,江宇開門見山就問起了這個問題。

「這個我也不是很清楚,這兩個企業我認識其中一個車間主任,一個業務部經理,要不我把你們劃拉一起吃頓飯,摸摸底?」

江宇想了一下點頭同意:「也好!那什麼時候行,我可不想浪費太多的時間。」

「今天聯絡起來太倉促,明天中午的時間又太短,明天晚上吧。」

那就明天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