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江宇而言是個天大的驚喜。

六年!六年啊!

他在這個專案上的投資已經六年,累

積投入了數以兩億計的資金。

頭兩年他的投資都是千萬,第三年上漲到了三千萬。

三千萬投了兩年,最近兩年更是每年的投入達到了五千萬。

如果再不成功,後年他的投資將以億元來算計。

他以為這個光刻機要到兩千年才能成功,想不到今年就成功了。

江宇第一時間就趕到了渤海電子,聽取了渤海電子光刻機部門經理徐家樹的彙報。

「現在能投入晶片量產嗎?」

「暫時還不能,這臺機器還相當的簡陋,運作也還不穩定,現在還處於試驗階段,只是理論上。能達到生產的需求,實際上還根本做不到。要它穩定下來還得繼續試驗,要投入商用還不知道的哪年,就算商用也還只能生產193奈米的晶片。」

「那再往下呢?」

193奈米只是追平了國外十多年前的製程,這沒什麼可炫耀的。

頂多就是我可以生產這個級別的製程了。

「理論上可以實現134奈米的製程,甚至64奈米的製程,不過需要時間。」

此時的光刻機市場被佳能和尼康兩個本子國企業把持。

它們現在押注157奈米的乾式光刻機的研發,根本就沒有人研究溼式光刻機的研發。

它們認為光刻機這麼精密的儀器,裡面加水這一聽就是胡扯的東西。

而研究成功浸潤式光刻機的是臺積電人林本見,是他設計出了浸潤式光刻機的方案,帶著這個方案跑遍了米國得國本子國,但無人理會。

尼康甚至仗著壟斷地位要求臺積電雪藏林本見。

林本見走投無路之下才找到了當時在這一領域只配給人家提鞋的阿斯米。

在二零零四,研發出了世界第一臺浸潤式光刻機。

「徐工!您不用著急,到二零零零年能讓這臺光刻機穩定投產就行,若是能打破193奈米的瓶頸就更好,錢不是問題。」

「到二零零零年呀?江總!這個你放心,保證用不了二零零零年,這個光刻機就能投產使用,到二零零零年說不定我們已經能做出134奈米的製程了。」

「那就最好!把所有的技術全部申請專利。」

「要不要對外公佈?」

「暫時不要,到二零零零年的時候再公佈。」

最好是到二零零二年的時候公佈,這樣林本見就死了心思或者說他還沒來得及想,渤海電子就成功了。

這樣阿斯米這個企業也就不會再出現了。

「保密工作一定要做好!」江宇臨走時叮囑徐家樹。

有了浸潤式光刻機的專利,華國將來在晶片上落後也不會落後到哪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