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章 差距較大(第1/2頁)
章節報錯
東河市扶貧計劃的專案分配貌似進行的不很順滑,因為一共進行了三天才把所有的專案分配完畢。
當然要喝湯的六個鄉鎮中的五個也撿到了自己的專案。
尖山鄉沒有撿漏,李邑這貨大概是嫌這些小專案太瘦,滿足不了他的胃口。
這些鄉鎮拿到了自己的專案以後,自然就要去落實。
於是整個東河三十三個鄉鎮在年前進行一次專案落實運動。
就是落實場地和貸款,等場地和貸款有了著落,就開始聯絡裝置廠家。
廠家裝置到達安裝除錯之後,最後就是人員招收培訓,直到生產。
明年威來將派出上百人的技術培訓隊伍對這些企業進行技術扶持。
但那肯定是過年以後的事情了。
這種小專案,只要不是現蓋廠房,有五六個月的籌備怎麼也夠用了。
也就是說到明年五一前後,東河市將多出30多個小型機械加工企業。
這些小企業可望實現十億元的GDP,解決五千人的就業問題。
不過另一個問題也出現了,東河市將第一次出現招工緊張的狀況。
雖然東河市有八十多萬人。
但掐頭去尾和家庭婦女,後能參加勞動工作的人也就三十萬。
再去掉其中二十萬的城鎮人口,農村可用人口還有十萬。
這十萬人裡,年紀較大留在田間耕作的人,幹瓦匠活兒的人又佔了一多半兒。
再減去做買賣的,買單的,剩下就沒多少人了。
鳳窩堡有三萬多人,這樣一算,農村就沒有多餘的適齡人可用了。
不過這也不算什麼大問題。
明年東河市所有的企業都會進行私營處理,其中一些企業私營後還會運轉,但是大多數企業都將消失在歷史之中。
下崗的工人成千上萬,這些人還可以加以利用,將緩解用人緊張的局面。
上一世,九六年無數的下崗工人下崗後,對東河的經濟和社會治安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不過這一世這種現象不會發生。
這三十三個鄉鎮企業最低也可以吸收幾千人,鳳窩堡村企業再吸收萬八千人,就平穩過渡了。
明年,在下崗大潮中,威來的目標是買下東河電機廠,然後再擴大規模,這樣電機方面就沒有什麼後顧之憂了。
除電機廠之外,東河的其他企業威來就沒什麼念想了。
如果鋼廠也要私營的話,江宇也考慮把鋼廠收下來。
畢竟沒了鋼廠,威來和鳳窩堡村企業將多付出不少鋼鐵成本,這個成本也是要以億來計算的。
威來集團在雷鳴上市之後,今年就沒有什麼大事情再發生了。
因此直到九五年的日曆只剩一張的時候,江宇才驚覺九五年也過去了。
他撕掉九五最後一張日曆的時候心裡竟然還有了一絲惆悵。
好像這一年自己幹了很多事情,又好像什麼也沒幹一樣。
這種心理狀態很矛盾。
九五年因為無縫鋼管廠的劃歸村企業,這讓村辦企業的營業額首次超過五十億,實現利潤十億元。
這是村辦企業第一次利潤收入達到這個層級。
杏樹溝村比碰頭店村面積大,人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