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先來的那條生產線改造成功,雷鳴高速輕卡自然就要下線了。

這款卡車已經後拖了半年多了,再不下線就說不過去了。

楊建勇留在這裡聽他們分配專案就完事兒了,他自己可以是要回去主持雷鳴的下線儀式了。

不過江宇還是和孫明理打了個招呼,就這麼不聲不響的走太沒有禮貌了。

十月六號上午,本年度威來集團最後一項重頭戲開始上市。

高速輕卡雷鳴千呼萬喚使出來,終於下線了。

它的下線填補國內空白那是胡扯,只能說是豐富了這個領域的使用者選擇,讓他們又多了一個選擇的餘地。

雷鳴車整車長五點九五米,和皮卡一樣搭載493改型發動機,最大馬力105馬力,最大時速一百一十公里,核定載荷一點五噸。

可以說,在九十年代的華國輕卡市場上,雷鳴將是最先進和最好的輕卡。

就是和進口的本子輕卡比也不遑多讓。

只是華國的車輛載荷制定的非常扯淡,一輛很大的車制定的荷載卻非常的低,有些車就是瞎子都能看出能拉十幾噸,但載荷通常是兩噸三噸。

就像雷鳴明明可以定個三噸的載荷,但在大勢之下,也只能定出這麼個坑爹的荷載。

說不好聽的,威來現在生產的最大型號三輪車,都敢拉五六噸的東西跑道。

雖然荷載定的有些扯淡,但是雷鳴的銷量還是無須犯愁的,雷鳴廠外已經聚集了不少來提車的經銷商。

提車價九萬,市場零售價在十萬左右。

在九五年的輕卡市場上,威來雷鳴是市場上僅次於江鈴和慶鈴的輕卡。

江鈴和慶鈴當時的售價是十三萬。

而國內的其他輕卡售價基本都在三到五萬之間。

這些經銷商都是東北地區的,帶幾個司機直接就把車開走了。

而去南方的車依然還是裝船運輸到南方的經銷商處再進行下一步的分流。

這條可以年產5萬輛車的生產線,平均每個班次每日可以下線五十輛車。

至此,威來汽車生產的車型有三款低速貨車,風菱和風雲。

一款高速貨車雷鳴,一款皮卡新世紀。

這些車裡,雷鳴因為是剛推出,銷售還有待觀望。

餘下車型裡,銷售勢頭最猛的還是皮卡。

皮卡從問世到如今,近半年的時間交付了一萬輛,還有上萬輛的訂單在等著。

憑藉完美的造型和整車設計,威來新世紀已經在皮卡車市場上颳起了一陣旋風,如果產能能跟得上的話,將把世面上所有的皮卡車都掃進溝裡。

自然也包括鄭州日產那輛皮卡車。

但威來現在只有一條2萬輛的生產線。

就算元旦威來在擴大一條線,也不過一年再生產兩萬輛車而已。

但這已經是機械式生產線能做到的極限了。

還是得用半自動的生產線呀。

羅先來已經攻克了菲亞特那條半自動生產線的核心技術,那麼將來這些核心技術將被用到威來所有的車輛生產線上。

「羅工!這樣一條半自動化整車總裝生產線如果拿到市場上去賣的話,它能值多少錢?就以雷鳴來舉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