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這幾個行業的人,還有四個電子方面的專家。

鳳窩堡村沒有電子廠,這幾個電子方面的人還要特殊安排。

只能把他們推薦到渤海電子去了。

這群技術人員在鳳窩堡村待了兩天,在詳細瞭解了鳳窩堡村各企業的狀況後,對鳳窩堡村的生產和科研環境非常的滿意。

這裡的企業與他們接觸過的那些國企有明顯的不同,不論是環境條件明顯都比國營企業高了一檔。

沒有到處都是油汙,材料產品胡亂堆放的車間,沒有服裝不整在車間裡叼著菸捲的公人,一切都顯然井然有序,乾淨整潔。

就連員工使用的廁所都彷彿和賓館裡的廁所一樣乾淨。

這裡的工人臉上看不到頹廢沮喪的表情,永遠洋溢著那種自信樂觀的笑容。

這種氛圍下的企業是註定有光明前途的。

其中一部分人明確表達要留下來,還有一部分人表示要回去和家人商量一下。

年前他們倒是真的不會過來,一些事情他們需要處理一下。

不管他們年後會不會來,江宇還是每人發了兩千塊錢給他們回家過年。

送走了這些工程師技術員之後,公司開始進入年終總結階段。

每個企業都開始做核算。

其他企業的資料都差不多,有的在去年的資料上有上漲,有的企業與去年相比產值則有下降。

江宇就是不去看賬本,也能猜出個大概。

他現在最關心的則是電動車和微型車。

電動車從八月份開始量產,八月份的日產量在三四十輛,生產了一千輛電動車。

九月份的日產量上升到了七八十輛,總計生產了兩千二百輛。

到了十月份電動車的日產量上升到了一百五十輛,後期更是達到二百輛,單月產能達到五千多輛。

十一月到如今,電動車廠已經是滿負荷生產,日產量兩百七十輛,截止到十二月十號,這兩個月的產能是一萬多輛。

電動車從量產至今,累積生產了近兩萬輛。

這些車大部分都在本身和京城消化,四分之一銷去了南方。

按照這個發展趨勢,明年電動車一條線十萬輛的年產能要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

那條閒置的線也該安裝啟用了。

江宇回憶了一下上一世電動摩托車的情況。

他重生前,國內電動摩托車市場上的兩大王牌是雅迪和愛瑪。

二零二一年,雅迪年宵1380萬輛,是排在第二第三位的愛瑪和臺鈴的銷量之和。

與人家年銷1380萬輛的數量相比,威來現在哪怕再上一條線,也不過年產量才20萬輛。

不過此時雅迪的老總董金貴還不知道在幹什麼,他是二零零一年才開始售賣摩托車的。

愛瑪的創始人張健雖然下海比董金貴早,但九九年的時候也不過是在做腳踏車代加工。

他們開始轉行做電動車大概是零四年左右,油價暴漲加上禁摩令的普及,讓他們不約而同的看到了商機,開始做電動車。

威來電動車可是比他們早多了,只要威來自己不作死,汲取它們的成功經驗,沒有理由會不成功。

不過現在油價正是便宜的像水的時候,電動車的銷量在消耗方面並沒有多大優勢,只有本身價格方面的優勢,銷量不會快速增長,除非有強力的推銷手段。

請明星代言。

愛瑪零九年豪擲三千萬請來了雙截棍,迅速搶佔市場,一舉超過當時的電動車老大新日,成為行業第一一直延續到一六年才被雅迪取代。

明星效益還是非常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