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有。”

楊澤明沉默了半天問了一個問題:“你覺得國家有關部門會允許這麼做嗎?”

“不會允許。”

“你看我就說你在逗我玩兒嗎?國家不允許你讓我生產這個幹啥?我出廠時就把它安裝上國家不允許,我這不是白生產了嗎?”

“你自己安裝到車上出廠不合法規,但是別人買去安裝上不就和你們無關了。”

“好像也對!”

“不過有一種排量國家應該允許生產。”

“噢!什麼排量?”

“32CC排量的。”

“這個為什麼會允許生產?”

“這個排量下的車應該算是助力車,什麼也不需要,既不需要駕駛證也不需要上牌。這個排量到50CC之間的屬於輕便摩托車,這個區間不需要上牌,但需要駕駛證。”

這個規定是2018出臺的。

但是遠在這之前就有這麼個規矩,一零年前後,華國曾經誕生了大量的48CC摩托車。

江宇把這些規定提前二十年拿出來,應該能對付一氣。

“那一套這裝置能有多少利潤?”

“多了不敢說,如果用二百五...二百六做出廠價的話,可以有一百二三十的利潤。”

“好像也沒多大意思。”

“沒多大意思?華國現在腳踏車的保有量超過億量,不說太多,哪怕有百分之一改裝那就是百萬輛,也就是百萬套,利潤也就是億元,這個數字不就大了?”

若是億元楊澤明還不當回事兒,那他就是欠削了。

果然,一聽億元,楊澤明認真了。

“小江!這玩意兒如果面世了,會不會對電動車造成影響?”

“你若說一點影響沒有那是騙人的,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影響會越來越小,因為燃油會不斷的漲價。”

燃油的漲價從九七年開始就明顯了,從一塊多漲到兩塊多,然後就是一個勁兒的上漲。

“那咱們要做的話做多大排量的最好?”

“當然做32CC排量的,這樣可以直接安裝到腳踏車上出廠。”

“圖紙呢?”

“這分配方案談好你就要圖紙,師傅!你看我像傻蛋嗎?”

“那我買專利呢?”

“這回不賣專利了,電動腳踏車的專利我都賣後悔了。”

“那你說怎麼分配?”

“我出全套的設計技術,你們生產,到時候這套裝置的利潤分我一半兒。”

“啥!你就出個技術然後就分走一半兒?你小子良心大大地壞了,搶劫到師傅我的頭上來了!”

“呵呵!師傅!沒有我的技術,你五年都研究不出來,有了我的技術頂多兩年你就可以投產,技術才是決定一切的基礎,你要不干我就回去自己做,然後賣給你,我還一樣掙錢而且比這個分配比例還多。”

“三七!”

“這次我不會讓步。”

“那四六,你四我們六,什麼都是我們生產的,我們多佔一點兒合理吧?”

“看在你是我師傅的面子上,就讓你這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