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他拉十噸鋼管回去幹啥!

楊澤明前腳買走了電動腳踏車的專利,帶走了圖紙和樣車。

後腳趙青山就把電動摩托車的樣車造了出來。

根據江宇的車型設計,用注塑機還做出了外殼部分。

這輛車就真的像一輛踏板摩托車了。

三百W的輪轂電機,車座墊下有空隔,配六塊小體積的鉛酸蓄電池包。

經測試,最高時速三十公里,一次充電可行駛五十五公里。

一副電池充電次數三百五十次。

這些資料基本達到了後世電動車早期的資料了,也就是二零零五年左右的水平。

可以送去稽核了。

時間轉眼就到了十一月份。

威來車隊的車從火車站又拉回了一批來自毛子那邊的不鏽鋼材。

這一夏天,毛子那邊斷斷續續地也運過來了一萬多噸的鋼材,雖然數目不大,但也極大地延續了庫存鋼材的消耗。

希望冬天封江的時候,普吉列夫能多運一些鋼材過來。

東山那個準備生產微型農用車的廠房,開始安裝改良版的流水線。

這條線安裝除錯完畢應該在十二月份。

先期會先生產十五馬力帶自卸的三輪車,明年會生產農用四輪車。

魏俊生的下一個任務是拿著那輛電動摩托車的樣車和圖紙,為電動摩托車打造生產線。

準備明年投入生產。

渤海電子集團打來了一個電話,說他們的傳呼機透過了郵電部的檢測,拿到了產品合格證和生產許可證,以及網路准入證什麼的。

江宇做的第一件事兒就是通知鄉塑膠元件製品廠開工生產傳呼機外殼,這個外殼和帶夾子可以十二塊錢一個,利潤高達八塊多。

第一批五個花色一千個外殼很快就到了渤海電子集團。

江宇自然也趕到了渤海,親自看了這批配上外殼的傳呼機。

這花花綠綠的非常好看。

十一月十號,第一批國產熊貓牌傳呼機下線了。

出廠價兩千四百五十,零售價兩千九百五十元。

這個價錢比外國傳呼機整整便宜了一千多元。

吳忠勇是第一個拿熊貓傳呼機的客戶。

雖然他拿的並不多,也就二百臺。

得到訊息的肖飛連夜從行臺飛了過來,他拿走了五百臺。

餘下的則被渤海市第一家傳呼臺包圓了。

第一批一千臺傳呼機下線兩天就沒了,創造了二百五十萬的銷售額,創造利潤八十多萬!

渤海電子集團的人都傻眼了,一千臺產品就賣了二百四十五萬,這錢比大風吹來的還容易!

於是渤海電子集團的車間就開始加班加點的生產,力爭在年前產量突破十萬臺。

電子集團的研究部門分出一批人專門緊盯市場上傳呼機的技術變化。

而另一部分人則接受了江宇另一個艱鉅的任務。

研究動態影象專家組。

這個東西可把他們弄糊塗了,他們壓根就不知道這是個什麼東東。

在電子上知懂皮毛的江宇也說不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