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 一個月成功(第2/2頁)
章節報錯
“把這些企業是技術人骨幹也召集一下。”
張越咔咔地打了三個電話,半個小時後,在市政府的一間會議室裡,江宇見到了一支有三十多人的隊伍。
這些人分別是渤海第一電子廠,第二電子廠和渤海第三電子廠。
其中一電子生產積體電路,二電子生產光刻機,三電子也是生產積體電路。
“二電子的,你們現在生產什麼光刻機?”
“就是機電部45所研製出的那個分佈光刻機。”
“這是咱們國內最先進的光刻機嗎?”
“是的!”
“能達到國外哪種光刻機的水平?”
“米國4800Dsw的水平。”
這個江宇就不懂了,不過感覺應該是外國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水平。
“它是哪一年研究出來的?”
“八五年!”
江宇微微嘆了一口氣。
這樣算來,這款光刻機最低也落後外國十年的時間。
這個時期應該是日米兩國統治光刻機的時期,後世大名鼎鼎的阿斯米現在還只是一家成立五年的小公司。
距離它大展身手生產浸入式光刻機還有十五年的時間。
雖然還有十五年的時間,但江宇不認為這個聯合體現在追趕就能趕上外國。
哪怕他提出浸入式的光刻機也不能成功。
無他,這不同於他知道三輪車電動車,起碼那些東西的原來構造他都懂。
他只需照搬出來,讓手下的能工巧匠進行完善就可以了。
但是電子這東西他就是外行人,尤其對光科技晶片這一個領域,他所有的知識都來源於後世的網上。
也就知道個皮毛,他頂多能提出一個概念,再往下他就一竅不通了。
“你們兩個做晶片的企業,你們現在能做到什麼規格的晶片?”
“兩微米!”
江宇這回是重重地嘆了一口氣。
現在國外已經在生產300奈米,並且馬上就能達到193奈米的製成,而華國這邊則只能生產三微米。
雖然國外晶片在193奈米這個區域會停滯近二十年時間,但要追上這一製程也是任重而道遠。
“在電子領域,你們的處境非常嚴峻,但要活下去就不能像以前國家佈置作業那樣活下去,就要自己想辦法。”
九十年代之前,華國的電子業都是國家佈置任務,然後撥款,企業接任務在手開始公關。
企業本身並沒有什麼自主研發的意識和需求。
“我現在給你們一個任務。”
江宇拿出一盒十個摩托羅拉火鳳凰傳呼機。
“我給你們一個月的時間,集合你們三家的力量,把這臺傳呼機仿製出來,不要去管外觀,效能不要求達到百分之百,能達到它的八九成就行,你們如果能把它做出來,證明你們有能力值得我投資,以後每年我將給你們一千萬的投資進行研發,大家聽明白沒有?”
三個電子廠的人面面相覷。
這個傳呼機張越也和他們說了,他們也研究了,用一個月仿製成功,這個難度似乎有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