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達鳳窩堡村後,劉小燕有些被震撼了。

鳳窩堡村委會所在地的河溪村,竟然一片繁忙的景象,這裡竟然有兩個企業,還有一片地裡也建起了一大片廠房,似乎正有人在忙碌。

到這裡她感受到了一種欣欣向榮的氛圍。

江宇正在鞋廠指導工作,傳達室通報有個叫劉曉小燕的來找。

江宇出門就把劉小燕帶到了箱包廠,交給了箱包廠現在的廠長。

劉小燕在箱包廠待了將近一上午,臨時時帶走了代工合同,還學到了一些先進的生產經驗。

劉小燕回到家後,立刻就拿出家裡全部的積蓄。

她準備把原來的生產規模擴大一倍,擴大到20個機臺。

爭取一個機臺一天生產出二十個以上的揹包,這樣她一天就能達到五百個包的產量了。

與此同時,方樂也在村子裡,聯絡了村裡所有閒置在家的青壯年婦女,她也準備成立一個小作坊。

這些婦女在村子裡除了種點地,養雞鴨鵝狗外也沒什麼事情,這樣還能增加一下收入。

她是直接準備成立一個有二十個機臺的作坊,她家東西兩廂房正好可以利用。

得到訊息的江宇馬上就聯絡了箱包廠,讓他們派出技術員去指導。

可惜鳳窩堡村所有的青壯年勞力都在鞋廠箱包廠和拉桿箱廠,實在是沒人了,否則也可以成立鞋小作坊緩解箱包廠的窘境。

五月五號,搬到新廠址的拉桿箱車間已經正式更名為,威來拉桿箱廠。

新的牌匾掛在了大門上,給人一種新氣象的感覺。

白鳳就是拉桿箱廠的廠長。

上午九點,在大隊書記李金友的主持下,拉桿箱廠剪綵放鞭後,正式開始生產。

雖然劃給箱包廠十萬個拉桿箱的生產任務,已經交付了三萬個拉桿箱,但拉桿箱手裡還有二十三萬多拉桿箱任務,要完成也是很有難度的。

開工儀式後,白鳳在車間裡進行了一番鼓動。

她鼓動沒有什麼華麗的詞彙,直接就撈乾貨。

她準備設定流動紅旗,每個班都有一面,哪個組的產量高,這個紅旗就歸誰。

到月底哪個組獲得的紅旗次數最多,該組成員每人將得到五十元的獎勵,流動紅旗第二多是班組每人可以得到三十元的獎勵,流動紅旗第三多的每人可以得到十五元的獎勵。

最後的三個班組啥也沒有。

這是白鳳提議江宇同意的,不過金額不是江宇定的,他是準備訂一百元,八十元和六十元。

自從韓秀調整了鞋廠和拉桿箱廠的流水線後,廠子裡的員工工資幾乎翻了一倍,上個月掙錢最多的員工已經達到了二百元的標準。

最低的也是一百八十多塊錢的月薪。

因此五十元的獎金,江宇不認為能產生多大的動力。

但白鳳卻認為足夠了。

人家是廠長,江宇也不敢多說什麼。

不過這個策略貌似很有作用,開工後第一班的兩個班組產量都有所提高。

原來一個班組一個班次的生產額基本在二百個成品上下。

這回兩個班每個班都多生產了有二十個成品。

一個班組一個班次能多生產20個,六個班組一天就能多下一百二十個。

那麼一個月就能多出三千六百個拉桿箱,五個月下來就多了近兩萬個。

生產任務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