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買點什麼?”劉小燕面無表情地問。

“劉店主!你不認識我了?”

劉小燕仔細地看了看江宇,臉色有些難看。

“原來是江廠長大駕光臨。”

“劉店主!講話別那麼酸溜溜的,我今天可是給你帶來好訊息的,先說說你的小作坊現在一天能做多少揹包?”

劉小燕立刻警惕起來:“你問這個幹啥?”

“當然有好事情了,起碼我要先了解你的生產規模。”

“你先說幹啥吧。”

這個女人挺謹慎的。

“我要給你一批訂單,自然我要根據你的生產規模決定給你多少?”

“給我一批訂單?給我一批啥訂單?”

“你這話問的不就怪了嗎?要是造汽車,我肯定就不來找你了,當然是加工揹包了。”

“加工揹包?”

“我們箱包廠要加工一批用於出口的拉桿箱,已經沒有能力繼續為市場提供揹包,我們要找一個代工企業完成這些揹包的加工。”

“你們能加工多少?”

“你能加工多少我們要多少?時間是半年,一個揹包的加工費是六毛,如果你能加工超過十萬個,一個揹包的加工費我們可以給到七毛。”

“也就是說我只管加工,不管銷售?”

“對!你就是管加工的,你做出一個揹包,我們就給你六毛錢的手工費。”

劉小燕開始思考。

她自己有個小作坊,有十多個人,一天能生產出百八十個揹包。

她生產的這些揹包,除了在他的店鋪裡銷售外,在外面也有一些固定的買家。

但揹包這東西是靠走量盈利的,典型的薄利多銷。

零售的時候利潤還多一點,如果是批發,一個包就能掙一塊多錢。

現在加工一個包手工費就可以賺六毛,而且自己做多少,對方就要多少,完全不用擔心銷路。

劉小燕覺得這個買賣值得幹。

一個是可以掙加工費,再一個算是和對方搭上了關係,以後說不定還能跟著喝不少湯。

“好!這個生意我接下來了。”

“那麼現在可以說說你的生產規模了。”

“我們一天可以生產二百個揹包!”劉小燕把自己的產能放大了一倍。

江宇搖搖頭:“太少了,一個月才能生產六千個包,這都不夠一個大批發商銷的。”

劉小燕傻眼:“我可以擴大一下規模,一天可以做出四到五百個包!”

“這個數字還湊合!”

“你要是有時間到我們那裡去一趟,看看我們需要加工的產品和質量,以及要加工的各種規格,會有人接待你的,如果你們的技術不達標,我們還會派技術人員過來指導。”

“好!我下午就過去看看。”

江宇走了以後,劉小燕按捺住激動的心情,深吸了幾口氣後,就關上店門回家。

晚上她要和男人商議一下。

劉小燕男人是個開車的,在運輸三隊當司機。

晚上回來聽到妻子的話後,這貨假公濟私,第二天一早用車隊的車把劉小燕送到了鳳窩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