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鞋廠的困境(第2/2頁)
章節報錯
打更人倒是挺負責的,哪怕孫明理說他是公社書記也沒用,打更的說他不認識公社書記,現在廠子裡沒有人,不能進去。
直到孫明理打了個電話,又等了十多分鐘才有一箇中年人騎著腳踏車急匆匆地來了。
這位中年人就是現任廠長李景巖。
李景巖帶著孫明理和江宇走進了鞋廠。
“李廠長!這個鞋廠停產多長時間了?具體的日子。”孫明理邊走變問。
“具體的日子應該是去年八月...八月十三號。”
這個廠子是八三年春天投產,八五年夏天停產。
兩年半的時間!
這停產的速度太快了,不應該呀!
李景巖開了一個車間的大門,大門一開產生的震動,有灰塵撲簌簌從屋頂掉落。
對於車間裡那些製鞋機器江宇沒太大的興趣,他又不會擺弄。
“還是看看你們廠的產品吧!”
這些機器說明不了鞋廠關門的原因,自然還是要從產品上來找原因。
是產品質量不好,還是樣式古老,亦或是價錢太高。
李景巖又帶著他們進了倉庫。
倉庫裡堆積的鞋不算太多,用紙殼箱子裝著的大概也就百八十箱,還有一些沒有裝箱用草紙包著的散亂堆放的鞋。
鞋的樣式很單一,只有兩種:矮幫和高腰的農田鞋。
江宇彎腰拿起一雙散亂堆放的矮幫農田鞋,先看看做工。
做工說不上精良,膠水塗抹的不是很均勻,有鼓包現象。
彎曲了幾下鞋底,彈性尚可,柔軟性也湊合。
對於一雙農田用鞋來說,這鞋也算合格了。
“這鞋賣不出去嗎?”
“能賣出去,但是賠錢,鞋廠一開始的時候雖然利潤不高,但起碼還有點兒盈利,能保證員工開除工資。但是從去年夏天開始,原材料就不怎麼好買,而且漲價漲的厲害,但是賣鞋的價卻沒漲,做一雙鞋要賠兩毛多錢,就做不下去了。”
這種農田鞋供銷社賣四塊一一雙,出廠價故估計不會超過兩塊五,人家供銷系統不賺錢嗎!
江宇可是很清楚,供銷系統的商品差價可是非常大的,這也是它們最終競爭不過個體商業的原因。
“你們沒想過自己出去賣這些鞋嗎?”
“自己賣?自己到哪裡去賣?”
“到集市呀!供銷社賣四塊一一雙,你們到集市上賣四塊錢一雙,保證能賣出去,賣到四塊錢一雙肯定是能賺錢的。”
李景巖眨巴了幾下眼睛:“你說的也有道理,清理庫底子我們可以這樣做,然後呢?我們總不能生產出的鞋都拿到集市上去賣吧?”
也是!工廠是生產商品的,總不能都自己去賣,自己賣能賣多少?
還是要用渠道進行銷售的。
但是現在除了供銷系統的渠道還真沒有其他渠道。
就是著名的南塔鞋城現在原址大概也就有幾個修鞋的,它要到八九年冬天才開始修建,這還早呢。
再說就是有銷售渠道,就憑一款農田鞋就打天下了?
這不是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