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江宇沒有在說什麼,只是默默地在鞋廠裡巡視了一遍。

要想讓鞋廠起死回生,就生產這兩樣鞋可不行,利潤低不說生產的廠家也多,很多軍工廠家都生產的東西,你一個鄉鎮企業能具備多大的競爭力?

“你們倉庫裡積壓的這些鞋能有多少?”

“幾萬雙是有的。”李景巖回答。

“最高峰的時候你們廠能生產多少雙鞋?”

“三四百雙鞋吧!”

三百多雙鞋,這隻能算是小型鞋業了。

“你們廠有多少人?全包括在內。”

“有二百五十多人。”

“啊!有這麼多人?”

一個鄉鎮企業的小鞋廠竟然有這麼多人!

這麼多人一天才生產三百多雙鞋,這不科學呀。

正常情況下,一個一百人的鞋廠不直接參加生產的人數比例在百分之十五左右,也就是說一個一百人的鞋廠,有八十五個幹活的人,平均一個人一天就做五雙鞋子的話,還能生產四百多雙鞋。

放到二三十年後,隨著裝置的換代,這個數字將擴大到一千雙左右。

可是,這裡一個二百五十人的鞋廠一天才生產三百雙鞋,你這是來搞笑的嗎?

不用問,吃閒飯的肯定也少不了,而且還佔了相當大的比例,說明鞋廠裡連一半兒幹活的人都沒有。

江宇微微搖頭,這不太好辦啊!

鞋廠的參觀就到此為止了。

江宇和孫明理走出了鞋廠的大門。

“小江!你覺得這個鞋廠能活嗎?這個鞋廠可是花了不少錢,都是在銀行貸的款。”

“孫書記!這個鞋廠不太好辦。”

“不太好辦?那是不是說還有辦法?”

孫明理的腦袋很清奇,竟然不順著江宇的意思往下說。

“孫書記!說實話這個鞋廠應該還能再搶救一下,但是我看了它的生產規模,這個廠子要想起死回生,光在產品上下功夫還不行,你覺得一個鞋廠需要二百五十多人嗎?就是機械廠也不過才二百來人,也就是說鞋廠裡混事兒的,吃閒飯的最少也有幾十人,我這還是保守的說法,弄不好鞋廠裡有一半兒人都是光吃飯不幹活的,這些人不清除出去,這個廠子怎麼弄都不會好的。”

一個鄉鎮企業裡有幾個關係戶,領導親屬啥的這不太正常了嗎!

這些人如果只是老老實實在裡面混還湊合,就怕他們什麼也不幹,還出去裝大爺,那就完蛋了。

很多企業就是被這種人攪和黃的。

孫明理自然也知道這些,嘆了口氣。

“再一個就是想讓鞋廠起死回生。還需要一筆重新啟動企業的錢,公社能拿出這筆錢嗎?”

孫明理搖頭:“這個鞋廠當初建設的時候,一共花了三十多萬,建好以後就沒產出什麼效益,對這個鞋廠公社意見也是舉棋不定,讓公社再從銀行貸款支援他...要透過的可能性不大。”

“這就完了!那看看實在不行,有人買就賣了吧,多少還能回收點成本回來,起碼夠還銀行的利息。”

孫明理苦笑,還銀行的利息,那有什麼用?

“你的建議書我們仔細研究過了,你最後說的那句工業的是發展的基礎我很是贊同,我覺得我們還是應該發展點工業才是正道,不知小江有什麼建議?”

“孫書記!你這鞋廠還沒整明白,就又開始想別的了?這是不是有點兒好高騖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