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火器,徵收酒稅初步成果(第2/3頁)
章節報錯
“只是我大明管制寬鬆,官府徵用的工匠鑄炮造槍,往往敷衍塞責,良莠不齊。”
“但粵東一代,民間工匠自己鑄造槍炮販賣給外夷,質量精絕,紅毛夷狄也不能過之,此事趙常吉就已說過。”
朱由檢有些疑惑地問道:“趙常吉是誰?”
“就是寫《神器譜》的趙士禎,改進創制過多種火器。”畢懋康答道
“原來是他啊。”朱由檢恍然。
對趙士禎他還是知道的。
畢懋康道:
“就是他。趙常吉在《神器譜》中就曾說‘嘗聞東西兩洋貿易,諸夷專買廣中之銃。百姓賣與夷人者極其精工;為官府製造者便是濫惡。’”
他說到這裡,嘆了一口氣。
似乎對這種狀況也有些無奈。
朱由檢皺眉道:
“若說為官府造,就濫惡,為何建虜強徵匠人,所造兵器卻極精良?西洋人也未嘗沒有官造火器。以朕看,此事還是我大明法度過於寬縱。再者匠人也不得足夠報酬。”
關於火器質量的問題,朱由檢其實也思考過。
當時人以及一些後代歷史學家,強調的原因,什麼明朝火器製造因為是官辦,所以就質量低劣。
不過是不動腦子的陳詞濫調。
照這麼說,後世也有不少個兵工廠是國企,質量就一定低麼?
更何況歷史上,崇禎皇帝也設立過內廷的兵器盔甲廠,按記載,質量極佳。
只可惜發生火藥爆炸事故,炸燬了不少。
關鍵還是法度嚴明與否!
他略一沉吟,說道:
“以後當從兩面著手,把偷工減料,製造兵器濫惡的,張榜示眾,嚴刑處之。兵器製造優良者,可給予功名出身。按優劣,賞以功名爵位。國初尚有營造匠人升為工部尚書之例。如今亦可如此。”
“工匠也可舉報官員貪墨侵吞工料銀錢,若舉報屬實,則將犯事官員財產抄沒,一半賞賜給告發者。”
畢懋康點頭道:“陛下之法甚好。”
朱由檢看了畢懋康一眼道:
“畢先生,你不妨先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身份監管軍器局,把火器製造之事徹底整頓一番。
“南方工匠技藝精良,那便去南方招募,不可吝惜銀兩。還有軍器製造,不可只集中於一地。除京師之外,還可再擇四處興辦軍器廠。京師軍器局還可招募各類有奇思巧想的人才,設計新型火器和兵器。實用的再推廣。”
“尤其是你說的自生火銃,當用心製造,不斷改進,以便大規模推廣。朕後續會給你撥足夠銀兩。”
畢懋康低頭拱手道:“領命。”
見完畢懋康之後,朱由檢回乾清宮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