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從災民中招募軍隊和清查全國人口(第1/3頁)
章節報錯
朱由檢心中盤算了一下,這筆銀子補足成1200萬兩,可以分成四份。
四百萬兩撥給毛文龍東江軍。本色折色都合併在內。
朝廷也不必另外運糧給東江。
就由各地糧商自己組織船隊去東江皮島賣糧。
一百萬兩撥給薊州整頓軍備。
一百萬兩撥給京營。
實際上京營原本就有軍餉,這一百萬兩隻是增加京營的投入,讓京營的裝備和訓練更精良。
剩下六百萬卻要用於賑災。
從去年到今年陝北延府一帶發生大旱。
六百萬兩銀子就作陝北賑災之用。
不過賑災方式不是把這六百萬全部發給災民。
那樣很可能讓朝廷的錢打水漂。
而是用以招募起十萬大軍。
把災民之中年輕力壯,且勇猛好鬥者,招入軍隊之中。
每個士兵每年六十兩銀子,除用於士兵本身口糧、裝備、訓練的三十兩銀子。
剩餘三十兩銀,可以用於賑濟士兵相關家屬親戚。
三十兩銀子可購買三十石糧,至少可維持十個平民一年的口糧。
如果在陝西招募十萬軍隊,實際賑濟災民可達一百一十萬人。
這樣一來,既能增兵擴軍,同時也把災民中最有力量造反的一批人收攏在朝廷屬下。
寧可讓他們成為朝廷的兵,也不要讓他們成為造反的兵。
從糧食消耗數目而言,士兵一年口糧六石,平民一年三石。
被賑濟的一百一十萬人,一年需要消耗三百六十萬石糧食。
可集中先到南方購糧,以一石糧食一兩銀子高價計,從每石糧三錢銀子的無災地區往災區運糧,即便扣去運費成本,商人還是有利潤可賺的。
京畿地區其實今年也發生嚴重旱災。不過京畿本就糧食不能自給,依賴於南方漕運。
又是富貴雲集,並不缺買糧食的錢。
所以旱災並沒有讓京畿陷入饑荒。
用三百六十萬兩銀子到湖廣、四川買糧。
這兩省距離陝西也近。
商人自然會琢磨出把糧食運往陝北災區最省錢最快捷的路線。
只要確保糧食能源源不斷輸送到陝北。
不能說完全賑濟陝北災民,但至少可以不讓當地出現大的動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