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薄珏似乎從朱由檢的質問那裡得到啟發,也向宋應星提出疑問:

“長庚兄,那依你說只要木炭不斷加熱,總可以將水意盡皆逼除,剩下純粹火質,放置於空氣中,便可燃燒,為何實際卻無人能用此法制出火質?”

宋應星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似乎也覺得有些為難,支吾道:

“這或是木炭重濁,還有其他雜質,隔絕火質與空氣之中的水神相會。或者把木炭碾磨成粉末,揮揚於空中,便更易起火。”

宋應星的這個回答,顯然沒有能讓薄珏滿意,但他似乎覺得宋應星至少給出了一個實驗驗證的辦法,將來可以嘗試一下,看看是否果真如此,也不打算糾纏在這問題上,繼續提出疑問:

“按長庚兄所說,這火質可有重量?”

宋應星說道:

“這……應當是有重量,木柴燃燒殆盡,這火質騰逸在空中,剩下灰燼自然要比木柴輕的多。應當便是去掉火質之後,物體變輕之故。”

薄珏搖頭:“只是木柴燃燒,未必就能證明。其他物品中燃燒之後,是否都能變輕?”

宋應星顯然對這個問題也沒有太大把握,遲疑了片刻之後,說道:

“這待鄙人再做實驗。”

薄珏又問道:

“依長庚兄所言,這物品燃燒,乃是加熱物品後,火質從物品之中轉移至空氣中使然。那加熱空氣,逼出空氣中的水意水神,,則此空氣中能否剩下純粹之火質?”

宋應星對薄珏的問題感覺有些頭疼,只得說道:

“空氣之中,水神既已和火質結合,如何還能分離?”

薄珏搖頭:

“那為何物品中的火質和水神能夠加熱之後分離?”

宋應星:“物品之中只有水意,並無水神。”

薄珏眼睛放光道:

“按長庚兄所言,水意和水神為不同,那可否從空氣中提煉出純粹之水神?”

宋應星瞠目道:

“虛空之氣,無形無色,水神混在其中,如何能提煉?即便提煉出來,又如何能區分?”

薄珏說道:

“要說如何提煉,確實棘手,但要說不能區分,卻未必。若是提煉出水神之氣,能使得物品更劇烈燃燒,那便多半是了,若是收集這氣,將燭火放於其中,並不能燃燒,那便是不含水神之氣了。”

宋應星皺眉道:

“即便真能分離收集純粹的水神之氣和不含水神之氣,密封在泥罐之中,將燭火放入,卻也看不見究竟是否燃燒。”

薄珏道:“這個容易,用玻璃做成密封瓶罐,便可看見。何況就算看不見,燭火燃燒過還是立刻熄滅,在取出蠟燭後,也一目瞭然。”

朱由檢聽到這裡,覺得這兩人的討論,已經越來越逼近核心了。

看來還是要讓格物學愛好者在一起討論,互相辯論問難,才能激發出火花,逼近科學突破。

光是宋應星一個人自說自話,他提出火質說,空氣裡水神吸引火質的假說,雖然是不錯的理論,但也僅限於紙面空談而已。

薄珏這麼一逼問,就能逼著宋應星去做實驗,更深入的完善理論了。

他決定先叫停這個討論,他接下來要談宋應星說的第三件事情。

其實這第三件和第二件有密切關係,甚至可以說就是和火質說的進階學說有關,對燃燒原因提出一個更徹底的解決。

於是說道:

“兩位先生對此問題討論得很不錯,不妨先放一下,待以後,再做實驗切磋。”

薄珏、宋應星這才想到剛才討論得熱火朝天,有點把皇帝晾在一邊了,連忙稱是。

朱由檢繼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