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創制中國式數學書面體系的建議(第1/3頁)
章節報錯
徐光啟臉色微赧。
說句實話,他對宋元時期的大衍求一術、天元術聽說過名詞,但確實沒有深入探研過。
因此至今對天元術云云究竟怎麼一回事,不甚了了。
實際上,或許是出於某種偏見,他覺得這天元術之類,可能不過是前人故弄玄虛而已,並沒有什麼實質意義。
那《四元玉鑑》他也沒聽說過。
至於皇帝說大明也有一個王文素《算學寶鑑》,他更是懵然。
不過這也怪不得他。
大明之前的算數書,大多是為算籌操作演算法寫的說明。
大明開始珠算普及。原先那些運用於算籌的演算法自然就變得晦澀難懂,甚至不知所云。
能讀懂的沒有幾個。
徐光啟對眼前這個少年皇帝,愈發覺得有些看不透。
難道他居然對算數之道,也當真研習過?
“陛下,這《數書九章》,臣在文淵閣藏書中曾經見過,只道是尋常算書,內容晦澀,故弄玄虛,未曾細讀。陛下說此書演算法有西洋演算法所望塵莫及者,臣定當仔細探究。這《四元玉鑑》,臣卻是從未見過,也不知何處有此書。陛下既然知道此書,又稱讚其中演算法,想必是大內收藏,可否借臣一觀?”徐光啟認真地說道。
朱由檢聽徐光啟這麼說,頓時有些尷尬了。
皇宮大內雖有藏書,他也未曾一一檢查過,也不知道是否真的有《四元玉鑑》。
不過依他猜想,多半是沒有。
如果他說有,到時候卻找不出來,那不是成了故意戲弄徐光啟了麼?
朱由檢只得支吾說道:
“這個……,朕其實也未曾見過。只是朕聽得宮內一個老太監說他幼時在宮曾得一個烏姓太監傳授算學,那烏太監在算學上造詣深厚,曾對他提及這《四元玉鑑》,稱讚其中演算法高明。只是他資質有限,那烏太監也只是對他簡單一說,所以也不知道究竟何處有這書。”
他這是臨時編了一段瞎話,應付徐光啟的要求。
所謂烏姓太監云云,無非是烏有之人。
朱由檢這麼一說,徐光啟臉上顯出一絲輕微的失望之色,這失望之色裡似乎還有些不以為然。
他心想,自己還真以為皇帝讀過什麼大內獨有的算學秘笈,才有這樣議論。
他也正想開開眼界。
看看皇帝說的比西洋數學更精深高明的華夏算學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現在看皇帝這支支吾吾的樣子,原來不過是聽了個老太監胡亂吹牛,便信以為真。
這太監能有什麼真學問,更何況還只是聽於傳聞。
李之藻和徐光啟的想法一樣。
他們自從接觸了傳教士提供的西方數學和曆法之後,便傾慕崇拜不已。
對中國本土算學頗為輕視。
現在皇帝說中夏算學裡也有比西洋算學更高明的,本已將信將疑、
現在皇帝又承認不過是從太監那裡聽來的傳聞。就更在心中嘆息,皇帝畢竟也也不能免俗,不免陷入常人會有的夜郎自大、敝帚自珍的心態,缺乏坦然承認異域學術高明的胸襟。
徐光啟和李之藻的表情,自然也被朱由檢看在眼裡。
朱由檢心中苦笑,自己弄巧成拙,把話說得太滿,反倒讓徐光啟、李之藻小看了。
問題還是要找到自己說的這幾本書,讓徐光啟等人自己研究了,才有說服力。
不過這也確實不太好辦,古代不像後世,各類書籍只要知道書名,透過檢索,總能知道什麼地方有收藏。
要在當時找到一本罕見書籍,那和大海撈針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