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皇太極回到瀋陽被氣吐血(第4/4頁)
章節報錯
明方可以有更充分的時間整頓鮮國,
毛文龍和劉興祚也有更多的時間整訓軍隊。
現在大明對後金的態勢,主動權就已經掌握在大明手中了。
而後金經此一役,遭受巨大損失,勢力必定縮小,
內閣官員也都向皇帝祝賀
朱由檢讓內閣擬旨,讓正在陝西和孫傳庭一起練兵的洪承疇去朝鮮,擔任監護朝鮮的副使,監督好鮮國的人口核查,農田耕種,兵員訓練。
讓鮮國成為大明對付後金的強有力的後勤基地。
爭取在半年後,即便東江明軍直接在鮮國和後金主力對戰,後金也討不到便宜。
不過眼下海上封凍,洪承疇要去鮮國,需要等三月份後開凍。
讓洪承疇先到京城來一趟。
朱由檢也想見見此人。
軍政之事,可以暫時鬆一口氣了。
朱由檢又把徐光啟、李之藻、王徵三人召來,在文華殿討論培養數理人才之事。
不引入具體後世知識的前提下,讓大明完全在現有知識的基礎上,突破某些限制發展的瓶頸,取得更快的進步,那是完全可能的。
科技發展最基礎就是數學。
最近兩個月,朱由檢和徐光啟等人也達成共識,直接用“數學”來稱呼原先徐光啟用“度數學”代表的範疇,更簡明些。幾何與算學都可納入“數學”的範疇中。
這次會見,朱由檢也不繞彎子,開門見山道:
“朕有一個問題,諸位先生以為我華夏數學比之這泰西數學如何?”
徐光啟和李之藻對視一眼。
然後徐光啟低頭拱手道:
“不知陛下要聽實話,還是虛話?”
“朕自然要聽實話!”朱由檢誠懇說道。
“若是說實話,臣以為我中夏之數學比之泰西數學,差距甚大。”徐光啟緩緩說道。
“西洋數學和我中夏數學結論相同者,方法更便捷也。
“不相同者,則是我國數學舊所未有。”
“唐時有算學十經,以臣之愚見,若能精研西洋數學,則算學十經,可棄如敝屣。”
他說完之後,小心翼翼抬頭看了一眼皇帝的表情,顯然他自己也覺得自己的意見相當之尖刻。
他的這個意見,倒是沒有出乎朱由檢的意外。
朱由檢知道徐光啟在《刻同文算指》序中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
不過作為現代來的穿越者,他卻並不完全同意徐光啟的看法。
“徐先生未免把我華夏數學貶低過甚了。”朱由檢搖了搖頭,“朕以為中夏數學和西洋數學各有所長。如宋時秦九韶之《數書九章》,後來朱世傑之《四元玉鑑》,其中所述演算法,便是西洋算學家也望塵莫及。便是我大明,也有一位王文素寫有《通證古今算學寶鑑》,也可稱道。”
朱由簡這麼說是有充分理由的,甚至還是比較保守的。
西方古典數學長於幾何,中國古典數學長於代數。
中國從《九章算術》的傳統開始對多元一次方程組,一元高次方程的數值解法,遠遠走在西方前面。
到了宋代更是達到一個高峰。許多成就比西方產生同類演算法的時期領先了五六百年。
點選下載本站APP,海量,免費暢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