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平安道監司金啟宗,不顧大局,勒令鄭鳳壽帶領龍骨山城守軍,移入鮮國內地。

而此時國王李倧已與後金媾和定約。

移兵的命令傳來,山城軍民恐慌至極。

如果違抗命令,繼續留在山城,得不到糧餉供應,只能全城餓死。

要是遵守命令,又怕國王把他們送給建虜當犧牲品。

結果全城軍民,棄城潰散。

鄭鳳壽同樣害怕,也逃到了東江鎮控制的大雞島上。

另外李立率領的少為浦義軍家屬老弱,也被安置在了東江大雞島上。

對於鄭鳳壽躲到毛文龍麾下的大雞島避難,國王李倧大為光火,怒叱道:“鄭鳳壽知有毛鎮,而不知有朝廷。厥罪非細!”

在官員再三勸說下,才放棄了要把鄭鳳壽捉去治罪的想法,同意鄭鳳壽繼續留守龍骨山城。

現在建虜已退,龍骨山城並無戰事。

鄭鳳壽聽說毛都督要請他去皮島議事,倒也沒有推脫。

畢竟毛文龍對他有救濟之恩。

到了皮島之後,毛文龍向他引見了假扮做方以智的朱由檢。

鄭鳳壽聽說這公子是大明來的欽差巡撫姜曰廣的幕僚,也不敢慢待。

朱由檢向鄭鳳壽介紹了監護李朝的設想,問他是否能從中贊助。

鄭鳳壽聽後頗為驚愕。

他猶豫片刻後,搖頭。

表示他帶領百姓守城,抗擊建虜,意在保境安民。

雖然事後鮮國朝廷非但沒有獎勵,反而有問罪之意,讓他一度不得不逃到大雞島避難。

但從名分上講,他畢竟是李朝臣民。

若是繞開鮮國君臣,私自和天朝將官勾結,謀求架空國君,未免有悖忠義之道。

為保民保身,暫時違背國王命令則可。

為自己騰達,謀算國王則不可。

毛帥雖對自己和龍骨山城有救命之恩,但此事卻不能從命。

朱由檢見鄭鳳壽還有些迂氣,心想還是要抓住他的心中癥結,才能說服他。

關鍵是要論證監護鮮國,對鮮國乃至國王本身就有長遠好處。

他皺眉片刻,冷不丁問鄭鳳壽一個問題:

“鄭英雄覺得建虜丁卯之役,為何不直接廢黜國王,吞併鮮國?”

鄭鳳壽略一沉吟,說道:“建虜怕吞併我國後,兵力分散,天朝萬一來攻,便有不利。”

朱由檢搖搖頭:

“若是建虜能將貴國人民,貴國土地收為己用,只會增加兵力。若是貴國百姓官兵都和貴國國王和大官一般卑怯懦弱,又何必擔心兵力分散。”

鄭鳳壽疑惑道:“那以公子之見,為何建虜不直接吞併我國!”

朱由檢道:“此正因為毛帥的緣故。”

鄭鳳壽不解:“毛帥?”

他雖然知道毛文龍對後金有牽制打擊作用,但若是說以毛文龍現在的實力,在後金已經攻至鮮國王京的情形下,還能阻止後金吞併鮮國,他卻是不相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