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新朝廷、新架構的初步考慮(第1/2頁)
章節報錯
朱由檢沉吟一下,說道:
“在變革真正推行完成前,需有一過渡時期。
“在此時期內,朕初步的考慮是讓陳仁錫擔任內閣首輔,溫體仁、徐光啟、熊明遇也入閣辦事。其他添補閣員,可再商議。”
朱由檢不是沒考慮過讓徐光啟擔任首輔。
但徐光啟畢竟年事已高,而且還要操心推廣格理學以及修歷方面的技術事務,不宜再壓上過於沉重的擔子。
而溫體仁風格過於生硬,擔任首輔容易招來太多怨恨。
陳仁錫年齡較輕,精力旺盛,知識廣博,人品端方,目前也沒什麼仇敵。
尤其是他和皇后還有師生之義。
如果自己有事情離開朝廷,朝中讓皇后暫時主持的話,他也容易配合皇后輔佐。
陳仁錫聽說皇帝給自己安排的是首輔之位,眼中光芒閃動。
他儘管修養極好,但對此依舊不能完全無動於心。
要知道擔任首輔,可以說是明代文人讀書進入仕途的最高成就了。
更何況眼前皇帝指派的首輔,那是要推動天翻地覆的大變革。
更是可以名垂青史。
所以儘管陳仁錫臉上表情淡然,但眼中光芒終究還是沒能掩飾住他內心的激動。
溫體仁則是眸子裡微露失望之色。
但這失望之色也一閃而過。
他是一個務實的近於冰冷的人。皇帝沒有讓他當首輔,他當然覺得有些遺憾。
但當次輔,和那些滿口虛言浮論,高談仁義的偽善君子,照樣能幹上一把。
他還是覺得有些興奮的。
徐光啟則是真正的淡然。
他年齡已高,在仕途上本就沒有更高的野心。
他真正醉心的是學術科技和軍事。
次輔的位置已經足以讓他在這些事情發揮重要作用。
熊明遇聽說讓他入閣,卻也頗為滿意了。
歷史上熊明遇曾經升遷到兵部尚書的要職。
不過由於他過於偏向招撫,導致處理登萊兵變上嚴重誤事,後來還是被調任閒職了。
類似熊明遇這樣博學多知,眼界開闊,但又有些書生迂氣的人才,朱由檢覺得把他安排在內閣裡,作為參謀輔助,還是更好的選擇。
朱由檢繼續宣佈其他人的任命。
“徐爾一有識人之明,可擔任吏部尚書”
“王徵精通器械製造設計,可擔任工部尚書。”
朱由檢說到這裡向王徵看了一眼,嘴角彎起一個弧度。心想
“王愛卿,你的助手,工部侍郎,朕都給你準備好了。”
他心中的想的當然是宋應星,不過現在宋應星還沒到,自然也不必對王徵說了。
王徵不知道朱由檢內心活動,見皇帝對自己看了一眼,以為是陛下對自己特別看重。
心中感動。
陛下真是自己的知己。
自己迷醉於機械設計,被許多同僚嘲笑過是個痴人。
說一個堂堂進士文官,竟然自甘於和工匠同流。
皇帝卻能知人善任,發揮自己的特長,讓自己當工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