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機械狂人王徵和格致大佬熊明遇(第1/2頁)
章節報錯
“陛下連這都知道?”李之藻有些驚訝。
“啊,朕也是猜想的。李愛卿喜好製作地圖,且又和利瑪竇合制了《坤輿萬國全圖》,想來也有製作地球儀的願望。”
其實朱由簡是從後世翻譯的利瑪竇記載裡得知此事的,觀星臺正好是佈滿各種儀器的地方,觸景生情,所以就想到要問一下。
按利瑪竇給羅馬教會的報告裡描述,李之藻製作的地球儀非常精美,讓他都讚歎不已。
“陛下,這地球儀在微臣的寓所,既然陛下要看,臣回去之後,立刻獻上。”李之藻稟告道。
“朕隨口問一下,先生什麼時候方便,就拿來給朕看一下就是。”朱由檢溫和說道。
隨即很誠懇看著李之藻的眼睛:
“我存先生當保重身體,先生是大才,朝廷仰賴於先生之處甚多,不可過於操勞。細水長流才是正理。”
朱由檢確實是發自內心這麼說的。自己還希望李之藻在改革科舉,把數學內容引入科舉體系中起重要作用。當今這樣精通數學,又在科舉中出類拔萃的高階文官可不多。
李之藻這幾年忙於整理翻譯各類西學書籍,確實常覺身體疲累,一隻眼睛已近於失明。
現在聽見皇帝如此關心他的健康,心中感動,顫聲道:
“臣一定牢記陛下的叮囑。”
徐光啟接下來介紹的是王徵,陝西涇陽人,和李之藻同齡。
和李之藻青年得志不同,王徵到了五十二歲,天啟二年才中了進士。
其為人酷嗜機械設計,在接觸西學之前,便苦心精研,試圖製造復原多種傳說中的古代機械。
諸如什麼璇璣指南、木牛流馬、連弩。常常為設計出一種機械,苦思冥想,廢寢忘食,被視為痴人。
接觸西學之後,曾經根據自鳴鐘原理,製作成腳踏車。
在廣平府任推官時,讓工匠製作過實物。車用重垂驅動,上有自轉磨和弩,車驅動之後,磨也能隨之自行轉動,弩則能自動連發。
已經刊印《新制諸器圖說》,又和鄧玉函合作編寫成《遠西奇器圖說》,輔助金尼閣寫成《西儒耳目資》。
朱由檢聽了連連點頭。
他看著眼前的王徵。
他膚色微黑,面孔方正,眉毛彎彎,鼻子寬大,
給人以一種沉著堅毅又溫和樸實的感覺。
王徵毫無疑問,又是明末一位西學巨人。
就以《西儒耳目資》來說。
金尼閣寫的初稿,本來相當簡陋,只不過是面向來華西洋人的一份簡單的學習漢語發音的教材。
並不是給中國讀書人看的。
但王徵閱讀後,將之同中國傳統音韻學結合在一起。
他的《列音韻譜問答》一百四十二條,對使用拉丁注音符號表示漢語拼音,做了詳盡深入的闡釋。
《三韻兌考》則用中國傳統漢字音韻的典籍《沈韻》、《等韻》、《洪武正韻》和金尼閣的拉丁拼音方案系統對照,以此說明西方拼音和漢字音韻系統的對應關係。
在王徵的深度參與下,《西儒耳目資》具備了開闢式的語言學意義。
《西儒耳目資》成為最早的漢語拼音方案,用二十五個拉丁字母給出漢字讀音。
而且王徵還有後續的雄心,增補西儒耳目資,編成一部字書大全。
可惜因為明末戰亂頻仍,王徵的雄心沒有條件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