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羅巴與其他蠻夷不同,招收學員數量必須多,第一期招生,可先定一百人。至於教師,便可聘請在京城的西洋人。你意下如何?”

朱由檢盤算,目前四夷館中的十館,針對的大多是文明水平較低的族群。

歐羅巴館放在四夷館,招收學生人數特別多,也顯得不相稱。

眼下只能是權宜之計。

以後應該獨立出來,而且按照西方發展趨勢,還應該開設英文、法文、德文、俄文的譯館。

徐光啟聽到朱由檢的話,卻是大喜。

他原本的意圖,無非是借修歷,朝廷能贊助一些經費,翻譯部分天文歷算的書籍也就滿意了。

但看皇帝的意思,卻是真的要大幹一場,目的不僅僅是修歷,而是全面培養能翻譯西學著作的人。

這已經遠遠超出了他原先的期望。

他滿懷激動之情,當即領命。

崇禎隨即又問道:

“徐先生,如今京城裡熱心於格物窮理之學,熱衷於西學計程車人官員,還有多少,你不妨都帶來和朕見一下,共商大計。”

徐光啟拈了一下鬍鬚,沉吟道:

“關心格物窮理之學的人倒是不少。

“外省任職的有河南副使李天經、福建右參政朱大典等人”

“在京城而又熱心於此道的有兵部添設右侍郎熊明遇、太僕寺少卿李之藻、前順天府推官王徵,還有新科進士翰林院庶吉士金聲。

“今日他們正好約定散朝後聚於欽天監觀星臺,和鄧玉函、羅雅谷等西洋陪臣講論西學歷算。陛下若要見他們,可派人立刻去觀星臺把他們傳來便是。”

崇禎眼睛發光:

“他們都在觀星臺?”

“正是!”徐光啟點點頭。

“那好,不消他們進宮。朕和先生這就一起去觀星臺見他們。

“正好也見見這些西洋教士。”崇禎站了起來,態度急切,便要立刻行動。

徐光啟見皇帝如此心急,竟然要自己出宮去見人,又是愕然,又是歡喜。

想到自己孜孜不倦倡導格物窮理之學已近三十年,雖然在士子學人之間已經有了巨大影響力,但畢竟還沒有從朝廷政策層面,給予有力支援。

而眼前這位少年皇帝,卻是自己的知音,如果再能有力推動一把。

那自己希望以格物窮理之學,開闢一新局面的願望,為期不遠了。

想到這裡,他覺得熱血湧動,鼻子有些發酸。

若非在陛下面前不可失態,他真想為夙願得償,老淚縱橫一下。

這時候朱由檢讓徐光啟等在德政殿內,自己去換套衣服。

同時命令錦衣衛百戶高文彩準備快馬和人手,準備往觀星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