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落第的策論:武舉代替文舉(第2/3頁)
章節報錯
而問的這個問題,也確實是讓他頗為疑惑的。
以閻應元這條件,不應該啊。
大明武舉考三場。
第一場考騎射,第二場考步射,第三場考策論作文。
閻應元的箭法不是問題。
他在江陰嚇跑海盜顧三麻子,就是靠百發百中的箭術,接連射死海盜成員。
而從剛才他訓練這些少年來看,也是熟讀兵書。
文化水平也足夠。
況且他後來做典史,又被升為主簿,這也都在文吏體系之內。
閻應元沒想到皇帝一上來就這麼直接問他武舉落第的問題,苦笑了一下:
“臣才疏智鈍,箭法勉強過得去,只是所做策論,不中考官大人的意。”
“哦!”朱由簡聽了這回答,眸中光芒一閃。
他知道所謂武舉,其實也是文官主持的。
尤其是第三場策論,無論出題還是閱卷都是文官在做。
武舉鄉試是巡按御史負責,會試則是翰林、給事中等負責。
真正精通軍事的文官,畢竟是少數。
如果碰上閱卷的文官糊塗,即便閻應元的策論切中要害,也可能落榜。
“你那場的策論是什麼題目?”朱由簡皺眉問道。
“原話臣也不記得了。大意是問,自遼東變亂以來,我朝武將面對建奴軍隊,往往敗死或潰逃。何以堂堂天朝大將卻反不如區區奴夷頭目?試論述為將者當如何奮發振作,增進己能,方能效命沙場,不負朝廷重託。”閻應元語氣沉穩地敘述道。
朱由簡點點頭,這個策論倒是緊扣時事。只是問題的側重點有失偏頗,要根本解決問題,也不是武將自身能做到的。
“那你是怎麼答的?”
“臣的回答,可能是有些離題了。”閻應元苦笑了一下,他頓了一下,才繼續說道:
“臣當時寫道,我朝武將不濟用,弊病之源不在武將本身,而在文興武廢,文流武滯。
“若要濟用,必須對科舉徹底變革,以武舉替代文舉。”
“以武舉代替文舉?”朱由簡眼睛一亮。
閻應元點點頭,繼續說道:
“臣以為現在的科舉只考四書五經和策論,選拔出來的人固然不乏才子宿儒,但過於文弱。如此之人,遍佈朝野,佔據要津,一旦遇到事變戰亂,終究不濟實用。甚至因為書呆子氣,壞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