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楊逸看來,它的改編是成功的,因為它不僅改成了一部全新的影片,還改編得更加精彩紛呈。

“改編權倒也不是不可以賣,但我想知道他們的改編計劃,或者我幫他們改也不是不可以,主要看他們能給多少錢,想要什麼樣的合作。”

楊逸和樂澤翰說。

他肯定是沒時間,也沒有這個必要去自己拍《廢柴老舅》和《調音師》的院線長片了,太多好的作品等著他來拍呢!

如果有人想要接手過去,立項改編,楊逸也是願意的,當然,前提是對方給的錢夠多,同時能夠提出一個相對不錯的改編方案,不能埋沒了這些片子(或者說它們所擁有的創意核心)。

“懂了,就算是好萊塢,不付出足夠的代價,休想從我逸哥手裡拿走這些片子!”

樂澤翰嘿嘿一笑。

還是說回正題。

“逸哥,如果嫂子的表哥他們那邊確實財力雄厚,而且也能在華人圈子裡,擁有足夠強的人脈,那我覺得可以嘗試合作一下。反正他們出資讓你試錯,咱們也能看看你是否可以拍出適應美國市場的好萊塢電影,看看票房的表現。這對於咱們來說,不管什麼結果,代價都是能接受的。”

樂澤翰斟酌了一番,才跟楊逸說出他的判斷。

最差的結果無非是票房撲街,最大的代價也無非是楊逸付出了時間成本,首次出征海外市場受挫,他的實力會得到一些媒體的質疑,如此而已。

楊逸以前的海外票房本來是沒有的,現在受挫也不算失去什麼,這些也不會影響到楊逸在國內的市場。

更何況,樂澤翰其實覺得楊逸的風格比很多中國導演都還要適應美國市場。

他畢業後在好萊塢工作過一段時間,也參與了一些專案,很清楚好萊塢的電影是什麼樣的一種風格。

別的不說,楊逸拍的《隱秘的角落》,就很像好萊塢的質感。

還有《調音師》、《廢柴老舅》、《自殺熱線》、《感觸》等短片,在樂澤翰看來,即便是放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下,這些片子的故事核心都很吸引人。

只要楊逸延續這些風格去拍好萊塢的商業型別片或者文藝片,樂澤翰都覺得跨度不會太大,很容易就能完成轉型。

“逸哥,咱們要跟馬丁表哥合作,合作的模式就不能是隻給他們拍戲啊!他們出錢,你出人出劇本,怎麼也得跟咱們和悅視,和鄒泰伯老師他們投資方合作那樣,至少咱們也得拿到相當份額的票房分潤!”

樂澤翰提醒楊逸。

“對,他們的公司是他們公司,我們木木影視和他們是合作關係,其實還是中外合資的玩法。”

楊逸笑著點了點頭。

“也不一定要合資,你說的那些好萊塢大片,咱們可以在好萊塢註冊一個公司,跟他一起合作!逸哥,我可以留在美國,給你開疆擴土!”

樂澤翰再次雄心勃勃地提出了這個請求。

“你不行,你怎麼能留美國?我在國內更需要你!你知道這兩個月我在國內是怎麼過的嗎?”

楊逸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道。

自己的製片人,最重要的左臂右膀,怎麼能跑美國去?

他的重心都還在國內啊!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