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退潮後,鹽工們使用工具把鹽田內的富含鹽分的泥土翻起,在陽光下暴曬,待水分蒸發、泥土半乾時,海水中的鹽分便留在了泥土中。這一道工序將延續2天,使鹽田內泥土的含鹽量達到飽和。

每塊鹽田由曬泥池和過濾池兩大部分組成。鹽泥暴曬以後,將曬好的鹽泥運到過濾池,還要將進至鹽泥池的鹽泥踩實。

在經過底部鋪滿草蓆竹片的濾池,過濾出來的水從鹽池流入另一側的池裡就是滷水了。

最後,鹽工將已達到足夠濃度的滷水用木桶運送並澆灌在特製鹽槽盆內,利用烈日進行暴曬。

曬鹽一般從上午10~11時開始,曬制到下午5~6時即可收鹽。

用半彎的鐵片把顯現結晶、稍呈白花、液晶態的鹽晶刮集起來,並用小竹鬥把每槽的鹽巴收集起來後倒入大竹筐中,放置於陰涼乾燥的地方即可。

這一畝鹽田每天可產粗鹽十單位,一個鹽場每天一千單位。

用曬鹽法施行一週後,管仲見此法沒有什麼紕漏,立刻全面推廣,將鹽場擴充為一百個。

上萬畝鹽田每月產量高達三百萬單位,是之前產量的整整十倍。

若不是鹽工人手不足,管仲能將整個海岸線都變成鹽田。

為此他開出了高價,鹽工每月可獲得30金幣的報酬。

30金幣可以購買一百單位糧食,是十足的高薪了。

一時間,海寧城所屬的百姓踴躍報名,幾乎男女老少齊上陣。

要不是管仲限制了招牌,恐怕海寧城連種田的人都不夠了。

為此,管仲還專門向秦時上奏,請求主公調派遷移一些百姓過去,充實海寧城人口。

這個要求讓秦時十分為難,若是管仲找他要錢要兵要糧食,他毫不猶豫的就會滿足。

想要百姓?

那是門也沒有啊。

他下轄三個城,只有安義城是滿員的,天賜城只有五萬人,下面村鎮一個都還沒有。

秦時最近光發愁如何招募流民,把天賜城下面村鎮給搭建起來。

他不把海寧城的人弄過來已經是對管仲最大的支援了。

商鞅最近忙的要吐血,他費了半天勁才招募到了三千人,連塞牙縫都做不到。

秦時有些疑惑,“為什麼流民這麼少了?我記得之前流民滿地跑啊?”

“最近所有的領主都在招募流民,甚至有人直接明搶了!”商鞅嘆了一口氣,十分鬱悶的說道,“咱們這邊太偏僻,還沒等流民到這裡就已經被人截揍了。”

以前流民到處都是,只可惜領地太小裝不下。

現在領地擴大了,流民又不夠了。

世事難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