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投名狀(第1/3頁)
章節報錯
擇日朝會,兵部尚書嚴華松遞本,天津衛指揮使宋津謹奏:嘉德八年,夏,倭寇率船進犯勃海灣,水師千戶宋倫率兵擊之,是役斬首兩百,俘虜六百餘,餘敵皆倉皇而逃,追之。
兵部尚書以此請奏,大乾北部海域出現寇情,請旨在山東登州組建水師新軍,效彷江南水師,置備新式戰船火炮火槍,使倭寇無法直入北直隸附近,從而威脅京畿安防。
朝議。
帝準。
又以內閣大學士葉百川、兵部左侍郎等人上本,改山東都司為山東備倭司,保舉原天津衛指揮使宋津為都指揮同知、備倭都督,協領備倭軍,組建登州水師新軍。
內閣大學士葉百川並上疏復奏,裁撤地方冗餘兵力,重整軍武,清肅軍中貪腐,嚴查空餉佔籍者。次輔東來公駁之,百官景從,帝弗允。
次日,宮中下旨,擢升繡衣衛鎮撫使為指揮僉事,有秘旨附之,人不知其事。
發祥坊,林府。
後花園。
“陛下數次派了御醫前來,其中原由,再明顯不過。”
林如海坐在一把梨花木打製的輪椅上,天氣雖已入夏,可身上還是蓋著厚厚的毯子,話音有些乏力,賈瑛則在背後緩緩的推著輪椅,迎著旭陽翁婿二人漫步園中。
皇帝大概是等不及了,任誰都能看出來,林如海遼東一行絕對有所收穫,只是偏偏稱病數月,依舊未見向好。皇帝可以出於愛臣之心,按下心中的好奇,暫緩過問此事,但翁婿二人都知道,這不過是拖延時間罷了。
好在林如海忠耿之名在外,其清正達於天聽,又有數次為朝廷救火的情分在,皇帝願意給這個臣子一個面子。
當然,皇帝的考量不可能如此簡單隨意,這其中必有其他,只不過外人就不知曉了。
連番派御醫前來,只能說明皇帝的耐心在漸漸耗盡。
“只怕是拖不下去了。”
賈瑛明白,這是在提醒自己,時間不多了。
“昨日遼東傳來訊息,平安州城內一處私宅失火,夜間有三陽叛匪意圖趁亂造反,攻破州衙,直至次日拂曉,遼東都司發兵平亂。叛亂雖已平定,但平安州大小官員將領十一人,慘死與逆賊刀下。事後才發現,當夜起火宅邸,乃是知州私宅,知州本人連同其小妾軍備大火吞沒。”
賈瑛平靜的敘述著,平安州遠在遼東,與京城而言,本就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罷了。
林如海的眼皮微微眨了下,又恢復了平靜,說道:“其實,即便沒有我的奏本,陛下也未必不清楚遼東的事情,你不要忘了,還有忠順王在遼東。”
賈瑛聞言點頭,雖說及至如今,他與忠順王並沒有什麼愁怨,可彼此的立場已經註定了雙方很難成為朋友,兩家勳貴近百年的恩怨,豈是一二人能夠化解的,何況這裡面還有皇家的影子。
“姑老爺說的不錯,但侄兒以為,即便忠順王面對陛下如實上奏,也會有所保留的,史鼎雖然被罷去了遼東鎮守之位,可勳貴在遼東多年經營,即便勢衰,也不會頃刻被瓦解消融。忠順王想要完全掌握遼東兵馬,就不可能將遼東諸將盡數得罪光了。再者,我的胃口本就不大,只是想將賈家摘出來而已,遼東那麼大,平安州不過是彈丸一隅罷了。”
就憑宣隆勳貴那苟延殘喘的大貓小貓三兩隻,如果意在北征之中分一本羹,就不能沒有兵,也不能沒有知兵的將領。
遼東諸將,不是誰都有資格與四王府直接攀上關係的,一層層紐帶聯絡下去,越到下層,對開國一脈的歸屬感越是薄弱。可薄弱,不代表彼此沒有關係。
一但遼東軍中地震,這些人難逃其咎。
忠順王楊熾勢必會緊緊抓住這些人,竭力拉攏。
可這,是需要時間的。
對於賈瑛的話,林如海並未否認,只是對於賈瑛直呼史鼎之名,倒是大感意外。
“瑛兒對史鼎如何看?”
賈瑛沉默片刻,說道:“開國一脈,有數幾位知兵事的,可也有大部分武夫通有的毛病,一鎮總兵怕是就到頂了。”
不是賈瑛狂妄擅自評論長輩,而是事實擺在眼前。史鼎鎮守遼東十多年,如果不是他心存貪念,又豈會縱容下屬做下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