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不一樣的邊鎮(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二天一大早,賈瑛便早早準備妥當了一切。此次西行他只帶著喜兒與巴卜力兩人,為此報春和綠絨昨晚死活都不同意,眼看著無法說服二人,那就只能睡服了,一夜的恣意狂歡,到如今兩人都是滿臉疲色。
“好了,你們只管將家裡看好,沒事的時候多去陪一陪玉兒妹妹,或是去齊姑娘那裡幫幫忙,讓我沒有後顧之心就算是幫了我大忙了,昨晚累了一夜,等我走後,今日好好歇一歇吧。”賈瑛看著依舊滿心不甘的兩人安慰道。
“二爺還說,不都怪你,羞死人了!”報春不像綠絨那般,雖已陳歡過兩次,卻還是有些放不開。
“倒不知昨晚是哪個不知羞的,一次不夠還要一次。”綠絨在一旁打趣道。
“好個綠絨丫頭,倒打趣起我來了!倒不知你可是學會了那麼些姿勢呢?”報春回了一記道。
看著一旁打鬧的兩人,還有波濤洶湧一般傲人資本,賈瑛恨不得臨別前再恣意一次,只是看了看時間,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帶著喜兒與巴卜力出門向寧榮前街而去,報春綠絨二人也拖著疲憊想要相送一程。
這一次,賈瑛離京,賈府能來的卻是都來了,畢竟身份不同了,不知不覺,賈瑛已經成為賈家除賈政之外的第二人,他的恩榮聖眷某種程度上已經足以代表賈家的門楣了。
與眾人見過後,又拜別的老太太,賈瑛復才向著北靜王府而去。
王府大門前已經排起了長列,有兵部隨行的吏員和調撥的衛卒,這些人的上官自然是賈瑛這位職方員外郎,還有督察院派出的茶馬、巡關、屯田各道監察御史,繡衣衛則是整整派出了一個千戶所的人馬隨行護衛。除此之外,還有王府的屬官隨從親兵,以及司禮監派來服侍的十多名大小太監。
儀仗王駕,大纛旌旗,旗牌鹵簿,樂仗車駕,橫貫著整個王府前的大街。
賈瑛先是勘合校驗了兵部的隨屬人員,應卯點名無誤後,方才入府見了北靜王水溶,又陪著水溶一道往宮拜了聖上,隊伍復才浩浩蕩蕩出京向西而去。
根據兵部定下的出巡路線,出了京城,先向西北經由宣府,再到大同、偏關、延綏,最後到固原西軍大營。至於向東至薊州、遼東二鎮,則是由北靜王另選一為王使帶人前往巡視。
宣化府其實就在張家口一代,離著京城並不是很遠,不過因為此行的重點是要查明巡道御史彈劾王子騰西軍一事,是以,巡邊的隊伍並未在宣化太過久留,只是一番流程的性的巡視之後,隊伍便再次出發了。而且宣化府作為京師的第一道屏障,朝廷每年投入的精力和財力是其他幾鎮所不能相比的,而且離著京師又近,每年都會有京營前來輪換,所以宣化的軍中風紀要比其他地方好上許多,當然也只是好一些而已。
賈瑛細細看過宣化府的防衛,許多關塞垛口都已年久失修,兵甲火器配置不全。最關鍵的是,這裡的軍戶臉上透露出來的那種麻木,讓賈瑛看了心中不免沉重許多。
《最初進化》
大乾的軍戶實際上比民戶(農戶、匠戶)的地位還要低下,也就是比奴藉要高一些,而且作為軍戶是世代不能改籍的。
軍戶的來歷大概有三種途徑。一種,是民戶之中有丁口被垛集為軍,那麼這一民戶之家便世代被冠上了軍戶的烙印,住在規定的衛所範圍之內。第二種則是朝廷下令充邊的人口,自動入籍軍戶,為大乾守邊,同樣是世代軍戶籍不可改。最後一種,也是地位最底下的一種,則是罪囚流放之家,到了邊境即便是作為軍戶,也是最下等的那種。
邊鎮計程車兵,有一般都是軍戶的丁口充任,也就是所謂的旗兵。旗兵的任務只有兩件事,一是操練守衛,二是屯田種地。
這些人為何麻木,原因其實就在這裡。
軍戶家中的男丁,不僅要買命打仗,而且還要種地養活自己。對於小農百姓來說,打仗種地這其實都不算什麼。可笑的是,他們打仗需要自掏腰包,備足乾糧武器,回家種地還要繳稅,宣隆年還曾下過一道政令:凡屯軍年六十以上及殘疾、年幼者,令耕種自食。再加上邊軍將領的盤剝壓榨,想要這些人為大乾拼死買命守衛邊疆,豈不可笑。
葉百川心心念念要改革軍制,皇帝想要重振邊軍雄風。
可是他們誰又知道,真正關係到軍隊興衰的是這些最底層的軍戶呢?不解決他們的問題,大乾的軍制無論怎麼改,其實都沒什麼兩樣。
終究在朝廷和仕人眼中,軍戶不是民啊!
隊伍又行進了十多天,到達了大同鎮。
大同自古以來,就是中原王朝防禦北方胡人的關隘重鎮,大同以及山西三偏關駐守的軍隊數量,是僅次於宣化府的。
三偏關,即是位於大同鎮南面的雁門、寧武、登古三處,這三處關隘是連成一線的,而且相距不遠。再加上型平關和京城北側的居庸關,構成了拱衛京師的第二道防線。
到了大同鎮之後,賈瑛明顯就發現了,住在這裡的軍戶,看起來要比宣化府的軍戶更多了一些笑容。
而且,大同鎮,作為最北邊的邊塞城鎮之一,不僅不顯的荒涼,反而十分的熱鬧,人口也比宣化府稠密了很多。
細細觀察之下,賈瑛方才發現了其中的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