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國號之爭(第1/2頁)
章節報錯
處理完探子之事,擺在穆栩面前的還有一樁難題,那就是國號問題。
原本按照穆栩最初的設想,他是打算徹底統一天下後,再正式建國稱制的,可聞煥章卻上書表達了不同意見。
他認為名不正則言不順,如今已然時機成熟,莫如在大軍南下之前,正式定下國號。
如此一來,不止能鼓舞麾下將士軍民效死之心,還可藉此打擊大宋君臣士氣。
穆栩思慮再三後,決定採納這個建議。
於是,趁著新年設宴款待群臣之時,他當場提出了此事,並就國號問題徵詢眾人意見。
事實正如聞煥章所言,穆栩麾下眾臣,除去個別還心念故國之輩,其餘人等一聽此事,頓時喜笑顏開。
想想也能理解,畢竟在眼下這個年代,心懷民族大義之人只佔少數,多數人還是更在乎自家切身利益。
說句不好聽的,人家跟著你穆栩拋頭顱灑熱血,為的不就是有天能位列開國功臣,給祖孫留下幾世富貴嗎?
總不能幹著殺頭的買賣,卻別無所求吧!
穆栩正是想通了這點,明白不能光想著讓馬兒跑,卻不給馬兒草,這才臨時改變了計劃。
只不過他也犯了一個錯誤,就是不該將這事拿到大庭廣眾之下來討論,倒不是見不得人,實在是他麾下以大老粗居多,僅有的一些文臣,也非是正統出身。
於是乎,面對這個議題說什麼的都有,名號起的五花八門不說,還個個都自我感覺良好,誰也不肯服誰,不多時就將宴會大廳弄得雞分狗跳,好似菜市場一般。
穆栩被吵得頭大,不得已只能出言呵斥,總算是讓現場恢復安靜。
接下來,他也懶得再去博採眾長,乾脆點專人詢問。
當先被點到的許貫忠就道:“王爺起于山東,不如就以魯為國號,如此也可顯示王爺不忘初心。”
許貫忠這個提議,可以說頗有取巧之嫌,自是得不到多少支援,像是阮小七就道:“照軍師這麼說,那還不如梁呢!”
此言一出,登時博得昔日梁山好漢的滿堂喝彩,許貫忠不得不耐著性子解釋,梁山只是個小山頭,並不能代表梁地,眼下天下公認的梁地,一般指的是汝州一帶。
許貫忠也是昏了頭,忘了跟阮小七這等渾人講道理,無異於對牛彈琴,他口水都快說幹了,都不見得到回應,反而是人群中的蕭幹突然冷不丁道:
“若以地界為號,燕怎麼也比魯強吧?再者,燕為戰國七雄,魯卻是春秋小邦,豈有取小舍大之理?”
論耍嘴皮子,許貫忠可就不怕了,聞言立即反駁道:“燕是七雄不假,可卻以國小力微著稱,而魯則不然,乃堂堂禮儀之邦,更是孔聖人家鄉,若取魯為號,還可收取天下文人之心,表達我王重視文教之志。”
別看蕭幹是出身奚族,可也是熟讀經史之輩,馬上便抓住了許貫忠話裡的漏洞。
“據我所知,孔聖人祖上乃是宋國慄邑人,孔姓更是傳自商湯,照先生這般以籍貫論,豈不是該立宋或商為國號?”
“此言大謬!豈不聞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孔氏先輩居於宋時不過微末小吏,定於魯後方出了孔聖人,此乃天下公論。”
“恕某家不敢苟同……”
眼見兩個人爭著爭著,話題就從國號之爭演變成了孔子祖籍之爭,這讓在場之人無不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