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趙桓慫了(第1/3頁)
章節報錯
看到趙佶父子竟不顧場合,旁若無人般敘起別後之情,石秀只好上前將二人打斷,“上皇、殿下,咱們該走了,這間宮殿怕是支撐不了多久。”
二人聽到這話,總算想到目前還身處險境,趕忙止住話頭,相攜逃至殿外。
看到臺階上下,橫七豎八滾落一地的死屍,趙佶強忍心中不適,朝趙楷詢問道,“三郎,事到如今,該如何是好?”
趙楷哪有主意,聞言便順勢看向石秀,就聽其道,“當務之急還是儘快離開為好!”
“什麼,那趙…大兄怎麼辦?”趙楷一聽這話,當即就有些不樂意了,要知道他可是還等著當皇帝呢。
石秀擔心這傢伙節外生枝,只得耐心解釋道,“殿下,此一時,彼一時也。從當今敢讓人放火燒死上皇一事來看,其已完全不顧父子人倫,再想逼他就範,怕是可能性極低。
再者,咱們今夜之事想要成功,就離不開一個出其不意,可眼下龍德宮這把大火如此引人注目,當今又豈會不知,哪裡還能給我等抓捕的機會?”
趙楷思前想後,終究還是覺得小命要緊,便頓足道,“罷了,聽石將軍之言就是。”
見說通了趙楷,石秀立時就命人架起趙佶父子,又指揮手下向著來路而去。
這回去的路上,自然不再一帆風順,不時會遇到攔路之人,但好在趙佶在宮中積威多年,那些侍衛一見他露面,難免束手束腳,竟讓他們一行順利來到艮嶽入口不遠。
只是到得這裡,卻見一白髮老將手執大刀,身著戎服擋住去路,最關鍵的是,其身後還站在步軍司士卒,打眼望去不下二百之數。
這人不是旁人,卻是侍衛步軍都虞侯何灌。
原來一柱香前,天子趙桓本與一眾公卿正自欣賞漫天煙火,不想卻見龍德宮方向燃起熊熊大火。
見此情形,許多大臣心下第一反應就是,當今天子終於要向太上皇下手了,有些正直的官員甚至都有了冒死勸諫的想法。
趙桓初時確實在陰暗的想,若是趙佶就此死在這場意外大火之中,豈不是省去他許多麻煩?
直到耿南仲暗暗點了幾句,趙桓方才如夢初醒,明白假如真發生此事,那自己恐怕就黃泥掉褲襠,不是屎也是屎了。
為了避免背上這種黑鍋,趙桓當時就下了嚴旨,命令皇城司、步軍司的侍衛前去救火,務必救得太上皇出來。
而何灌今夜恰好奉命駐守宣德門,是以接到旨意後,他第一個就率兵抵達宮中,在路過紫辰殿時,卻無意聽到鄆王闖宮一事。
何灌也是積年老將,在得知這個訊息後,他只是稍一思量,便想到倘若真有此事,那趙楷必是從艮嶽那邊入宮。
於是,何灌當機立斷,一面差人給趙桓報訊,一面領兵直撲艮嶽入口,果真截住了趙桓一行,隨即先聲奪人道,“鄆王殿下身為皇室宗親,何故行此大逆不道之舉?”
聽到何灌指責之語,趙楷就要出言反駁,卻被趙佶一把拉住,只見其朗聲說道,“何將軍可認得朕?”
何灌如何會不認得趙佶這位舊主,他不敢怠慢,連忙躬身行禮道,“見過官、上皇,請恕微臣甲胃在身,不能全禮!”
趙佶知道何灌頗具忠義,遂作出問罪之態反問,“將軍無需多禮,只是朕有一事不解,你為何攔住朕的去路?”
“這…”何灌遲疑了剎那,咬牙回道,“啟稟上皇,微臣奉官家旨意,前往龍德宮滅火,順便搭救上皇安危。”
“既然如此,將軍且去救火便是,至於朕的安危則不必掛懷,有鄆王即可。對了,鄆王是朕召進宮來的,難道有何不妥之處?”
何灌當然知道事實並非如此,但他也不能照實回答,總不能說上皇您老人家已被官家軟禁,做不到此事,亦或是沒有權利召見兒子吧?
何灌心下清楚的很,若將這話光明正大說出來,就算他今日能攔住太上皇與鄆王,事後也難逃當今官家的清算。
見何灌不語,趙佶忙再接再厲,“若將軍無話可說,那就速速讓開去路,朕要前往鄆王府小住幾日!”
何灌推脫道,“上皇莫要為難微臣一介臣子,且待官家前來自有定奪。”
趙佶一聽這話,頓時心急如焚。經過譚世績放火之事後,在他此時心裡,趙桓已是個要弒父的混賬東西,哪裡還願落到其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