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趙佶為北方戰事憂心不已,猶豫要不要徵召定襄軍之時,金國又再次遣使來朝,提出要履行前番盟約,出兵攻打灤、平、營三州,為宋朝分擔壓力。

面對這突然送上門的好意,大宋君臣倒也不是全然沒有懷疑,像是鄭居中、李綱、趙鼎等人就道,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建議趙佶不要答應。

而李邦彥、蔡攸幾人則持有相反意見,他們認為可以答應,給出的理由是,金國同為大國,不至於為此失信,畢竟其也是有所求的。

是的,金國當然提出了條件。金使高慶裔信誓旦旦的道,“我大金此番願意出兵,一者是念及兩國之好,不願行背盟之舉。二者乃是為了剿滅遼國殘餘勢力,以告慰我太祖皇帝英靈。”

為了增加信服度,高慶裔還提出,待事成之後,要將蕭幹、張覺、蕭奉賢女等遼國貴胃交給金國處置,同樣灤、平、營三州的百姓也需遷徙至關外遼東。

正是這最後一條說辭,徹底打動了原本就有些心動的趙佶,讓他以為金國此番是為了劫掠人口財富而來,遂不顧朝中有識之士勸阻,毅然決然的同意了金國出兵一事。

於是,到了宣和五年四月中旬,金國兵分兩路南下,一路以完顏宗弼主將,完顏婁室副之,出兵三萬攻打古北口。另一路以完顏宗翰為主將,完顏闍母副之,率四萬大軍,以榆關為攻擊目標,直取灤平營三州。

光是應付宋朝大軍,就已讓蕭乾等人竭盡全力,哪裡還能再擋住遼人的苦主金國?

何況此次金國出兵極為迅捷,一下就打了蕭幹他們個措手不及,以至於遼軍在面對如狼似虎的金軍時,根本就沒有組織起有效的抵抗,稍一接戰便一觸即潰。

到了這般境地,蕭幹心下自是清楚,再選擇與宋軍糾纏下去,已經沒有一點意義,遂當機立斷於某日夜裡退兵,一路逃回了燕京。

回到燕京之後,蕭幹第一時間就找來姐姐蕭普賢女和張覺,與他們商議起眼下出路。

蕭奉賢女即便素日表現的再是強悍,可說到底還是女子之身,此時突聞噩耗,當即慌了手腳,沒有一點主意。

反倒是張覺道,“金人殘暴不仁,每攻陷一座城池,必要劫掠當地百姓為奴,以充實其京師之地。本官添為遼興軍節度使,怎可坐視治下百姓遭此劫難?無論如何,我都要回平州去,率軍阻止金人暴行。”

雖然張覺此話說的很是大義凜然,但蕭幹卻明白其私心所在。至於緣由嘛,無非是張覺祖籍平州,張家更是當地數一數二的大族,讓其眼睜睜看著家族遭難,他當然不樂意了。

不過到底同僚一場,蕭幹還是勸道,“張兄,俗話說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目下金人勢大,不可力敵也,我等應當儲存有用之身,來日再尋女真蠻子報仇雪恨!”

張覺聽出蕭幹話裡有話,不禁好奇道,“四軍大王難不成已想好了退路,總不能是宋朝吧?”

蕭幹苦笑道,“別人去投尚可,但我此次可是大大得罪了宋國,要是冒然前去,必會死無全屍。”

說到此處,想到事到如今,也沒必要再行隱瞞,他便索性直言相告,“昔日林牙大石西去之時,曾建議我等到了山窮水盡之日,去投奔穆栩,我思前想後,覺得未嘗不是一條出路,兄不如同去如何?”

哪知張覺聽後,想都未想就拒絕道,“那穆栩只是一地節度,將來如何擋得住金人?再者,你莫要忘了,他可是那位的女婿,要是其一心要為岳父出氣,我等豈不是羊入虎口?”

說罷,想到平州隨時都有傾覆之險,張覺也懶得再與蕭幹浪費口水,隨口祝其好運後,便匆匆帶兵直奔平州而去。

待張覺走後,方才一直保持沉默的蕭普賢女才道,“張覺的話未必沒有道理,咱們不如再斟酌一番?”

蕭乾沒好氣道,“我的好姐姐,刀刃都已架在脖頸,哪裡還有時間再耽誤?我知姐姐是因三弟之仇,以及顧忌耶律延禧那廝,才不想去投穆栩。

可為今之計,雲地已是咱們最好的出路,不去投奔穆栩,就只有降了宋金二國一途。

先說宋國,咱們已投過一次,人家現下豈能再信我等?而金國嘛,不提也罷,與其落到那些蠻子手裡,我寧願自行了斷。”

經蕭幹這麼一說,蕭普賢女也想起來金國昔年攻打遼東時,對遼國宗室的所為,立時打了個寒顫,忙道,“也罷,那就去投穆栩,只希望其不要受耶律延禧挑撥,尋我等晦氣。”

蕭幹見說通了姐姐,不由鬆了口氣,還笑著安慰其道,“姐姐大可放心,那穆栩乃梟雄之輩,想來他收留耶律延禧那廝的目的,除了是看蜀國公主面子之外,未嘗不是借其身份收復我遼人遺民之心。所以,我們前去必然無事。”

“好,那我們分頭行事。我去召集府上親卷,你派心腹守住北門,咱們今夜就走。”

“是,小弟這就去辦。”

蕭幹應了一聲,轉身就往外走,卻被蕭普賢女喝住,“且慢,你此行最好隱秘一些,千萬莫要走漏風聲,不然後果難料。”

“不錯,姐姐提醒的是,小弟險些壞了大事!”蕭幹停住腳步,想到城內那些兩面倒的傢伙,心下徒然一驚,急忙鄭重點頭。

姐弟二人計議妥當,隨即就雷厲風行的行動起來。到了當日晚間,趁著夜深人靜時,他們悄悄帶上千餘心腹,從北門出城,徑自直奔居庸關去了。

次日天明,城內一眾當地豪強左等右等不見蕭幹露面,這才驚覺情況不對,等尋到留守府卻發現早已人去樓空。

這些傢伙面面相覷半晌,立即慌亂起來,現場吵吵鬧鬧不斷,最後盧家家主盧克明站出來提議道,“各位,且稍安勿躁!既然蕭幹那廝跑了,咱們也不能坐以待斃,不如就此大開城門,派人去迎宋軍前來如何?”

“我等前番曾隨蕭幹叛亂,宋國會不會清算我等?”有人說出了在場大部分人的顧慮。

聞言,老奸巨猾的盧克明陰笑道,“反正蕭幹已逃,我等乾脆就將責任全推到他身上。再者法不責眾之下,宋國若想燕地日後得以安生,就離不開我等幫助,不怕他們敢日後清算。”

“對,盧家主說的在理!”

“就這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