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左右搖擺(第2/3頁)
章節報錯
“那便啟用封樁庫。”
蔡攸出列提醒道,“官家,舊年平定方臘時便已用過一些,後來童太師北伐又用了一些,如今封樁庫內也沒了銀子。”
趙佶聞言立即拉下了臉,口中不悅道,“你等日日跟朕說,咱們大宋富甲天下,怎的現下卻連一點軍餉都湊不出,這是什麼道理?”
“臣等知罪。”
望著殿下一眾請罪大臣,趙佶怒火更熾,當即一拍龍椅,喝罵道,“知罪、知罪!朕不是要你等知罪,朕要的是辦法!李邦彥,你身為少宰,便由你先說。”
李邦彥暗暗叫苦,二次為相的喜悅一下消失的無影無蹤,好一陣絞盡腦汁才道,“不如提前徵收宣和五年之稅?”
趙佶聽後覺得倒也是個辦法,正要下旨如此辦理時,便聽白時中道,“官家,王少宰在位之時,已將賦稅徵到了宣和七年,若再徵下去,怕是…”
話雖未說完,但趙佶怎能不知其未盡之語,他頓時沉默起來,心中只覺說不出的懷念蔡京,若有其在,必能解決他的銀錢煩惱。
想到這裡,他不由便動了召蔡京進京的念頭。
恰在此時,也不知是不是心有靈犀,就聽蔡攸又道,“官家,微臣有一個主意,不知當講不當講。”
“蔡愛卿但說無妨!”
“是,微臣的意思是,莫如官家給定襄節度使穆栩下道旨意,讓他出兵平定燕山府之亂。”
話音剛落,趙佶還未說同意與否,李綱就跳出來反對道,“官家萬萬不可答應,穆栩雖為宋臣,實為逆賊也,其本就統有云地,若在佔據燕地不還,豈不更加勢大難治?”
高求也趁機道,“臣附議,李大人言之有理,對於穆栩是該小心提防。”
蔡攸見二人這般不給面子,立即就道,“哼,注意你等說詞,有什麼證據表明穆栩要造反,莫要忘了他還是茂德帝姬之婿呢!”
李綱可不會給蔡攸留情面,馬上反唇相譏道,“蔡大人怎的不提他還是遼主之婿?”
“你…”
“夠了,朝堂之上,豈容爾等吵吵鬧鬧!”卻是趙佶看不下去,出言喝止了兩人。
待幾人回到班次,趙佶正要張嘴再說些什麼時,就見一個內侍手捧一份帛書,從側殿拐了進來,對梁師成耳語片刻,將帛書交給了他。
隨後梁師成便來到龍椅旁,低聲回覆道,“官家,鴻臚寺急報,金國有國書送達。”
趙佶一愣,但還是接過帛書看了起來。
看罷,他忽然開口點了蔡攸、李邦彥、高求等心腹重臣去福寧宮議事,然後便宣佈散朝。
半柱香之後,蔡攸等人依旨來到福寧宮內,卻見童貫不知何時早已在此等候,幾人當下就是一凜,明白這廝怕是要因禍得福,重新被啟用了,於是便紛紛上前與其打起招呼。
一行人虛與委蛇間,換了身道袍的趙佶重新出現,方一坐定就道,“梁大官,你將金人的國書給眾位愛卿看看。”
“是,僕臣遵旨。”
梁師成應了一聲,將帛書交給幾人傳閱。
等眾人各自看過,趙佶才道,“都說說吧,你等如何看待金國的國書。”
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由李邦彥當先道,“官家,微臣覺得金國的要求未嘗不能答應,畢竟以區區遼主來換取金國出兵相助,怎麼看都是樁合算的買賣。”
高求幾人皆隨聲贊同,只有蔡攸、童貫、鄭居中三人不語。
趙佶見狀便問,“三位愛卿難道有不同意見?”
蔡攸道,“官家,前番與金國結盟之事,穆栩便是反對最為激烈之人,其不但三番五次上書朝廷,甚至還給鄆王和臣來信,在信中痛陳其中利害。
眼見不能阻止此事後,他更是娶了遼國公主,可見其對金國極為敵視。如今想讓他交出遼主,怕是千難萬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