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左右搖擺(第1/3頁)
章節報錯
韓世忠聞言先是一愣,接著就不解道,“某家不過是個小人物,從軍十年才官至團練使,怎值得大人看重?”
穆栩搖頭道,“職位高低又不能代表才能,我知臣良乃太尉之才,又何必自謙?就說舊年平江南之事吧,以臣良擒獲方臘的功勞來說,最不濟都該官至一州統制。”
韓世忠聽到這裡,心中五味雜陳,他這些年立的功勞又何止這些,可那又怎麼樣呢?
誰叫他在朝中沒有靠山,功勞被人頂了都沒地方說理,連穆栩一個遠在邊塞之人都知道,是他韓世忠生擒的方臘,可朝廷卻對此視而不見。
這般大的功勞,還不是落在了辛興宗頭上。
原因無它爾,人家辛興宗乃是童貫心腹,明知其搶奪屬下之功,可照樣有人為其兜底,要不然韓世忠這個團練使怎麼來的?不過是童貫為了讓他閉嘴,故意給的好處而已。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岳飛和韓世忠能位列南宋的中興四將,還多虧了靖康之變,否則若在太平歲月,他們這等出身想要出人頭地,那是千難萬難。
就在韓世忠猶豫之際,便聽上首穆栩又道,“以臣良的本事做個團練,委實太過屈才,我準備任命你為都統制,獨立統領一軍,不知你可有信心?”
韓世忠心頭一熱,脫口而出道,“怎麼沒有,區區…”
話一出口,他才反應過來,自己這麼說,不就代表答應穆栩的招攬了麼?
果然,就見穆栩直接順勢拍板,“好,本官沒有看錯人,從今日開始,你就是媯州都統制!”
韓世忠倒是光棍,索性也就認了,當堂便拜了穆栩為主。
穆栩則親自扶起韓世忠,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軍械媯州府庫就有,你持我手令去提就是,但給你的兵馬,卻要你自己去招。”
韓世忠信心滿滿道,“大人瞧好就是,不出一年時間,末將就能給您練出一支強兵。”
哪知穆栩卻道,“最多給你八個月,有沒有問題?”
韓世忠盤算一番,咬牙應道,“沒有問題,但糧餉必須足額髮放,還需再給末將至少兩千戰馬。”
“我給你五千戰馬,至於糧餉那就更不在話下,倘若到時你發現有人吃空餉,可親自來報於我知,我非揪了這人腦袋不可。”
有了穆栩這番承諾,韓世忠疑慮盡去,連連保證一定按時完成任務。
在隨後的交談中,穆栩發覺韓世忠這傢伙果真不負韓潑五的名頭,性子比岳飛圓滑多了,只片刻功夫,就和他自來熟的有說有笑起來,一點都不見外。
不過想想也能理解,若韓世忠是個不懂變通之人,他也不能在趙構趙九妹手上善終,最後還能位極人臣。
在談過話後,穆栩又留韓世忠吃了頓酒,便將其打發去了任上,而他本人則留在獨石口要塞,時刻關注金人動向。
……
東京汴梁。
趙佶這些日子過得並不快活,壞事可謂是一件接著一件。
他本以為此番和金國聯手,不久便能收到捷報,連獻俘於太廟的吉日都已看好,但誰知先有燕山府失陷在前,後更是傳來北伐大軍全軍覆沒的訊息。
一時之間舉朝譁然,便是民間也議論紛紛。
為了平息非議,趙佶不得下了罪己詔,這才好不容易將事情的影響壓到最低。
光是壞影響倒也罷了,卻還難不住登基多年的趙佶,可擺在大宋君臣眼前的,還有如何善後一事。
為此,趙佶連著開了幾日朝會,可與眾臣商量來商量去,都沒議出個所以然。
先說燕山府之事,當日訊息方一傳達,李綱等大臣就建議,要趁蕭幹、張覺立足未穩之際,發大兵迅速將其剿滅。
趙佶對此自是深以為然,可等他一問新任命的宰相李邦彥,當即差就為難起來,你道為何?
卻是李邦彥回道,“官家,年來朝廷大事不斷,已將戶部花的空空如也,哪裡還能籌措出大軍出征軍費?”
趙佶皺眉一想,發現還真是這樣,這兩年來光大仗就打了三場,還有設立燕山府等事,處處都是花錢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