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親自上京(第2/3頁)
章節報錯
趙佶情不自禁道,“那穆栩怕是不敢孤身犯險吧?”
不想鄭居中卻冷笑道,“哼!官家此乃明旨,又是金口玉言,若是穆栩不敢前來,那就說明他心裡有鬼,正好讓天下人看清其狼子野心。”
和穆栩過節極深的高求眼前一亮,立即出班贊同道,“鄭侍郎此言大善,那穆栩不來最好,日後朝廷抓住他的把柄,出兵征伐時,也能借此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有了鄭居中、高求挑頭,李綱等人紛紛附議。
說到底,在這些人眼裡,穆栩不過是區區一介草寇頭目,即便眼下擁兵自重,可照樣上不得檯面。
但他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和朝廷來講條件,實在是罪大惡極。而按鄭居中的主意,既能給他添堵,又可為將來未雨綢繆,何樂而不為呢?
趙佶當下就從善如流,甚至在王黼的提議下,還假惺惺的下旨,給穆栩在京裡賜了一座府邸,以及宮中侍女若干。
當樂和從童貫口中得知此事之後,自是滿心的不情願,當場就進行了駁斥。
“遼人必不甘心失去西京道,隨時都會發兵復奪那裡,如此關鍵時刻,我家寨主自要留下主持大局,怎可隨意離開?”
但童貫也有話說,“此乃大宋朝廷禮儀規矩所在,若獨為你家寨主破例,國朝威儀何在?
且你家寨主曾言,要彷錢王舊事,那他想來也應該清楚,昔日錢王舉國歸順大宋,不照樣來京朝拜天子。
若是你家寨主真心向大宋稱臣,就該屈尊前來京城,而不是隻派出使節,這是對朝廷和官家的不尊重。”
樂和待要與童貫再爭辯一番,卻被其突然告知,趙官家已經當朝下了旨意,將這件事過了明路。
他頓時眉頭大皺,知道想要再改變此事,怕是千難萬難,只好強忍不快修書一封,將事情來龍去脈附上,差人快馬加鞭送去雲州,交給穆栩親自審閱。
這般一來一回,等樂和收到穆栩回信,已過去一月有餘,只是令其萬萬沒想到的是,穆栩竟然在信上回復,他可以入京朝拜大宋天子,但必須是在王慶招安之後。
《劍來》
雖不知穆栩怎會有此決議,但事已至此,遠在東京城的樂和也是毫無辦法,只能就此事正式知會了童貫。
連樂和都為穆栩的決定感到驚訝,就更不用說趙佶君臣了。他們在得知這個訊息後,自是滿頭霧水,最後經過一番討論,才得出結論。
穆栩開出這個條件,或許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穆栩和王慶私下有著協議,此舉是為了給王慶撐腰,讓朝廷不敢輕視王慶,這從穆栩可以輕鬆說服王慶招安,就能看出來兩個人私下勾結頗深。
二是穆栩或許是想借王慶招安一事,來試探下朝廷的底線和誠意,為之後他是否來京,以及要不要與朝廷合作攻遼,做一個明確判斷。
三是若朝廷對王慶的安置不妥,那穆栩很有可能會以此為由,為拒絕來京找一個藉口。
自覺看破了其中的算計所在,趙佶君臣當然不願留給穆栩話柄,讓他再有獅子大開口的機會。
當下趙佶就給童貫下旨,命他加快落實王慶招安的事情。
其實趙佶君臣完全就是想多了,穆栩會提出這個條件,只不過是由於他和王慶事先有過約定,所以才想藉著去東京的機會,將此事做個了結而已。
話說在收到樂和急信之後,就穆栩是否上京一事,梁山內部也是吵成了一團,大家各抒己見。
大體來說,以阮氏兄弟為首的平民派,以及方臘那邊投奔過來的眾位好漢,皆是言辭激烈的反對,直言他們信不過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