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親自上京(第1/3頁)
章節報錯
趙佶在心裡暗罵一聲滑頭,他其實很想答應下來,但又不願隨意開了這個先例,畢竟大宋就是在結束軍閥割據的基礎上建立的,國策也是重文抑武,而穆栩所求偏偏是成為一方藩鎮。
目光掃過殿內一干重臣,趙佶此刻格外想念已經致仕的蔡京,若是其今日在場的話,說不得可以給他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
“罷了,今日就議到這裡。童愛卿,你暫且穩住雲州來人,不可過於怠慢。”
說著,趙佶又看向王黼,中間停頓了下,到底還是覺得蔡攸更得自己心意後,便道,“蔡愛卿,就由你負責出面,與穆栩使節談判。”
童貫二人互相對視一眼,急忙各自躬身領命。
從宮裡出來,蔡攸自然而然緊隨童貫腳步,向其打聽道,
“樞密,你給我個實在話,那穆栩此番可信嗎?若是再像上次那般擺朝廷一道,咱們二人可無法給官家交差啊!”
童貫猶豫片刻,見四下沒有旁人後,才如實回道,“老夫正是擔心這點,所以才不敢在官家那裡直言,要不然如此千載難逢的機會,老夫豈能錯過?”
蔡攸點了點頭,隨即眼珠一轉,出了個損招,“那穆栩派來的使節為人如何,可有被我們收買的可能?”
“這…此人頗為牙尖嘴利,怕是不好對付啊。”童貫遲疑道。
蔡攸以己度人,可不認可此話,他極為自通道,“這天下還有無慾無求之人嗎?本官可不信!明日我就請穆栩使節去礬樓赴宴,好生試探他一番。”
果然,蔡攸說到做到。接下來七八日間,每日都要宴請樂和,期間除了有美人相伴,還贈了不少金銀珠寶,更是暗示樂和,只要樂和願意與朝廷合作,將來高官厚祿不在話下。
樂和第一次赴約時,便猜到了蔡攸的打算,只略一盤算,便乾脆一邊陪蔡攸演戲,一邊虛與委蛇。
面對蔡攸的送來的好處,樂和那是來者不拒,直到見火候差不多了,他才故意藉著醉意,透露了一些似是非的內幕給他。
蔡攸不疑有他,得到這些訊息後,自是如獲至寶,當日就入宮覲見趙佶,向其信誓旦旦的表示。
穆栩之所以會有如此反常舉動,那是因為自身兵力嚴重不足,擔心不能應付遼人反撲,所以才想拉大宋下水,減輕一些壓力。
趙佶聽後深感有理,隨即便再次召見群臣商議。
這一次趙佶的態度堅決了許多,話裡話外都流露出,要趁此良機,出兵北伐之意。
趙佶這個皇帝怎麼說呢,治國雖然無能,但玩弄權術卻是一等一好手,從蔡京幾次罷相,又幾次起復,就可以窺見一絲端倪。
再加上趙佶在位期間,朝堂充塞著阿諛奉承之輩,因此他這個皇帝的掣肘很少,不似仁宗、神宗朝時,那些宰相可以動不動就敢和皇帝頂牛。
如此一來,往往趙佶一旦打定主意,群臣基本毫無辦法,只得老實遵從。
一夥人商量來商量去,還是先前的老問題,都覺得別的條件尚可,唯獨穆栩要求成為一方諸侯這點,胃口未免過大,害怕答應此等要求,容易引起非議,給天下造反之人開一個壞頭。
趙佶自己也是搖擺不定,最終還是梁師成的話打動了他,梁師成是這般說的,
“臣覺得就算答應穆栩所求也是無妨,雲州本就不是我大宋所有,今日穆栩只要願意稱臣,那就代表著朝廷有了大義在手,日後可以光明正大插手雲州政事。
再者,與其擔心穆栩做大,還不如想想,若是其頂不住遼國壓力,投向彼方又該如何?到了那時,朝廷不止會失去收復幽雲的機會,河東怕也永無寧日!”
梁師成這一番另闢蹊徑的話,可謂一語驚醒夢中人。不單是趙佶覺得言之有理,就連反對聲最大的鄭居中幾人,也找不出話來反駁。
趙佶眼見於此,當即拍板決定道,“既然如此,那此事就不必再議,朕就封穆栩為應國公,雲州節度使,許他開府建牙之權。”
鄭居中聞言,不甘心道,“官家,按照朝廷舊例,此等封疆大吏的冊封,需要本人親自入朝謝恩,不知可要穆栩本人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