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眼前這種情形,童貫心下大急,要是被方臘給跑了,那他此戰可就少了最大的功勞。

作為天子近臣,他可太清楚那位官家對方臘的恨意了。

由方臘引起的這場叛亂,使得大宋最繁華的江南地區,被大肆破壞不說,人口更是損失高達百萬,財富流失不可計數。

為了平息天下非議,趙佶只能很不情願的下了罪己詔,還承諾廢除花石綱等苛政,可謂是在大宋臣民面前好生丟了回臉。

如此種種,讓自視甚高的趙官家如何能夠接受,一向脾氣頗好的他,難得發了雷霆之怒。在給童貫的命令裡,要求其必須將方臘擒回東京明正典刑。

這也是童貫如此焦急的原因所在。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不多時有手下前來回報,透過盤問城中百姓得知,方臘一夥分作兩處。一夥出城貌似逃了,另一夥去了後山幫源洞一帶潛藏。

待得知方臘本人也去了幫源洞之後,童貫當即大喜過望,他只想抓住方臘,對其他人可不關心。

當下,童貫一面命人在城中清查方臘餘黨,一面命王稟、楊可世各率一萬兵馬,前去搜捕方臘。

王稟二人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卻礙於幫源洞一帶叢林密佈、坑道眾多、地形複雜多變,因此始終不能建功。

有鑑於此,王稟遂向童貫進言,在各處張貼懸賞告示,但凡有可以提供方臘藏身的資訊者,不光加官進爵,還賞賜豐厚,若之前有罪責在身,也可前事不咎。

這般厚利引誘之下,果然方臘軍中有人動了心思,私下透露了方臘一夥行蹤,導致方臘殘部被宋軍剿滅。

除了被方臘強令隨方百花去了的妻子邵氏,以及方天定、方亳、方金芝、方傑五人外,方氏家族剩餘親族二十餘人和方臘本人,全都力戰被俘。

這其中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那就是方臘本人是被辛興宗麾下一員小將生擒,說起這小將不是旁人,正是日後大名鼎鼎的韓世忠。

可惜韓世忠遇人不淑,這辛興宗本就嫉賢妒能,如何願意放過這天大的功勞,隨即就憑藉韓世忠上司和童貫心腹的身份,將其功勞給貪墨了。

言歸正傳,卻說在方臘一行被童貫押解進京後,關於如何處置他們,朝堂上頓時爭論不休。

像被方臘刨了祖墳的蔡京父子,和一眾祖籍江南的的官員,全都一力主張,將一夥人千刀萬剮。

而像李綱等官員則建議,對方臘本人實施剮刑,其餘人等梟首示眾即可,免得影響趙佶仁君形象。

雖說趙佶心裡也恨煞了方臘一夥,但到底顧忌自家名聲,思慮再三後,到底採納了李綱等人的建言。

最終,方臘本人在東京鬧市口,被施以凌遲之刑,其餘人等被腰斬棄屍。

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方臘終於展現了他一代梟雄的本色,面對這般酷刑,卻慨然而立,一聲不吭。

這讓許多飽受貪官汙吏欺壓,而同情起義的百姓,見此情形無不落淚。

此刻現場觀刑的人群之中,便有剛至東京的樂和身影,他也著實沒有想到,會正巧遇到方臘就義。

只看了片刻,樂和就於心不忍,長嘆一聲,小聲吩咐來接他的張三道,“可有辦法為方教主他們收斂屍骸?”

張三遲疑了下,聯想到穆栩和方臘的特殊關係,咬牙回道,“暫時沒有辦法,但過得幾日,待看守不那麼嚴密,或可一試。”

“好,此事就交給兄弟去辦,只要在我離京前辦妥就是。”樂和拍了拍張三的肩膀,又道,

“此番回去見到寨主,我一定為兄弟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