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穆栩為何不擔心宋朝長久佔據幽州,道理其實很是簡單。

就憑如今宋軍的戰鬥力來說,他們連日薄西山的遼國都敵不過,更何況去了遼國,還有個更加強悍的金國在虎視眈眈。

雖說從原本歷史上,發生的一系列事情來看,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本來並無背盟之意,實在是宋朝太過不爭氣,才給了金人發難的藉口。

但歸根到底,還是宋軍在北伐過程中,表現的太過不堪一擊,以至於讓金國發現了宋朝的虛有其表。這就好比小兒抱金行於鬧市,不引人覬覦那就活見鬼了。

再加上趙佶君臣心裡又沒有逼數,作出種種令人啼笑皆非之舉,就像私自違約納降張覺一事,這才給了金人南下的藉口。

所以,穆栩壓根就不怕宋朝佔有幽州等地。對他而言,宋朝可比遼、金兩國好對付多了。

而且與宋朝合盟攻打幽薊,對穆栩好處頗多。

一者,可以替他分擔壓力,解了穆栩如今兵力不足的困境。還可緩和下雙方矛盾,使南線不受宋兵襲擾。讓他有充足的時間,來穩定雲州等地局面,勤休內政,招兵買馬。

二者,可以讓全天下漢人看看,宋朝到底有多麼不堪。而他則可借收復幽雲的大義來收攬民心,為以後南下攻宋減少阻力。

越想越覺得此事大有可為之處,穆栩當下便道,“軍師這個主意不錯,只是在談判中,必須事先說好,雙方各出多少兵馬,彼此攻打何處。”

許貫忠認可了此話,還不忘提醒穆栩,“若將兩家放於在平等的地位上,宋朝君臣只怕是不會情願,而且他們未必願意,與我等分享幽薊之地。”

穆栩聽到這話笑了,說道,“前番我曾許諾,會歸順趙宋,有折家待遇便可。今日我改了主意,我只願稱臣,還要依宋初錢王舊例。”

許貫忠聽得目瞪口呆,不知穆栩為何給出這般苛刻條件,正要開口勸說,就聽穆栩又道,

“只要趙宋天子答應我的要求,我可以在別的地方讓步。比如可以承諾,讓宋朝先攻幽州,咱們出兵媯州和居庸關,在北方替他們牽制遼人主力。

當然,這必須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隻有一年時間,若在此期間,大宋攻不下幽州,那就怪不得我自去取了。”

許貫忠見穆栩如此成竹在胸,有些不解道,“寨主為何會這般篤定,大宋一年之內取不來幽州?”

穆栩自是不好明言,這是他從史書上得出的結論,只得託詞道,“軍師莫非忘了,等咱們和宋廷達成盟約之日,遼金之戰已然結束。

到了那時,想來遼國會有足夠的兵馬來支援幽州。這樣一來的話,即使有我等在北線牽制遼軍主力,但宋軍也未必就能敵的過遼軍。”

許貫忠不由點了點頭,覺得有些道理,他以為穆栩此舉,乃是為了借宋朝消耗遼國兵力。

卻怎麼都想不到,遼主此次親征會敗的多慘,隨後這一兩年裡,金國攻勢有多麼兇勐,遼人的精力會被關外中京等地吸引,完全顧不上南京。

許貫忠更不會想到,宋軍在童貫的指揮下,會有多麼無能,十來萬大軍竟敗於耶律大石一萬餘人手上。

至於說會不會出現蝴蝶效應,使得童貫和宋軍的表現,與正史大不相同,那則大可不必擔心。

因為有些事情的發生,並不以人力為轉移。在原來的歷史上,宋朝有金國這個合作物件,都將仗打成那個鳥樣。

而今日有穆栩在雲州做了示範,只會讓自詡上國的大宋君臣,更加輕視遼國,說不得他們會敗的比歷史上更加慘烈。

“那寨主打算派誰人出使?”

面對這個問題,穆栩也有些撓頭,按理說此事派許貫忠去最為適合。但如今新得幾州之地尚未捂熱,正是缺少人手治理的時候,此時萬不能放許貫忠離去。

許貫忠看出了穆栩的為難,當即笑著說道,“寨主怎得忘了樂和兄弟,他現下人就在太原,由他出馬不是再適合不過嗎?”

穆栩拍了下額頭道,“瞧我這記性,如何將他忘了!好,我即刻修書一封,差他走一遭開封府?”

接著,兩人又商議了一番征伐儒州之事。由穆栩拍板,啟用孫翊為主將,折彥文為先鋒,讓二人負責此次戰事,也算是對他們的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