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夙願達成(第2/3頁)
章節報錯
趙佶頓時心下一喜,但還是故作姿態的搖頭道,
“不妥,封樁庫乃是太祖所設,是用來收復幽雲十六州的,怎可貿然啟用?”
蔡攸卻大義凜然道,“官家、諸位臣公,攸有話要說,還請各位靜聽!眾所周知,江南的得失,關係著我大宋的安危,倘若放任那方臘賊子做大,後果怕是不堪設想。
值此危難時刻,即便動用了封樁庫,想來太祖在天有靈,也必然可以理解官家的難處。而且此事並非沒有變通的法子,大不了待平定叛亂,再將動用封樁庫的銀錢補上就是。”
“對蔡愛卿此言,不知眾卿家可有異議?”
能站到這個朝堂的大臣,個個都是人精,怎會聽不出趙官家的言下之意,自是無人出言反對。
趙佶見此情形,也怕再拖下去會夜長夢多,當即就同意了下來,命蔡京著手去辦此事,並馬上調撥西軍欠餉,令西軍火速南下平叛。
去了一樁心頭大事,趙佶心情重新好了起來,笑著問道,“可還有事上奏?”
宿元景隨即出班奏道,“今有二龍山首領宋江,攜三十六將,三萬餘精兵祈求招安,還望官家,降下恩光,赦免他們之前的逆天大罪。宋江坦言,他們必當竭力捐軀,盡忠報國,死而後已。”
說著,便將宋江的降表呈上。
趙佶大致掃了幾眼,見宋江在降表中言辭懇切,又頗有忠君愛國之意,不禁微微頷首道,
“既有悔改之意,倒是可以酌情寬恕。只是就怕彼等賊性不改,到時又生出事端。”
宿元景正要為宋江再美言一番,不想高求出列奏道,“官家,臣有一策獻上,可預防此事發生。”
“愛卿但講無妨!”
高求朗聲道,“如今有四大寇作亂,以至天下板蕩。莫如招安了宋江一夥,將他們調至童樞密麾下,充作先鋒,去將功贖罪。”
童貫眼前一亮,出言贊同道,“啟稟官家,臣附議。這夥賊寇之所以難纏,皆是因他們有二龍山天險可守,若是受了朝廷招安,他們便沒了那些倚仗。
如此一來,那就是那砧板上的肉,若敢不盡力剿賊,臣有一萬種辦法收拾他們,保管令其服服帖帖!”
宿元景收了宋江不少好處,忍不住道,“這怕是有些欠妥?若是寒了人心,以後哪還有人敢接受朝廷招安?”
童貫不屑道,“真是婦人之仁!本官雖久在邊關,但也多次聽聞,這夥賊寇曾打破青州、高唐、大名府,累累造下大惡。今若官家慈悲,願給他們一個將功贖過的機會,已是天大的恩賜,豈有討價還價之理?”
不得不說,童貫這話說得極為漂亮,就連以清正廉潔而聞名的李綱,也附和道,
“下官以為,童樞密此乃老成謀國之言。宋江一夥若賣力殺敵,還則罷了,如若不然,萬萬不能留他們再去禍害百姓。”
蔡京站出來一錘定音道,“官家,無論如何,絕不可養虎為患,這世上不能再出第五大寇!”
聽得蔡京之語,趙佶頓時一個激靈,情不自禁道,“不錯,太師所言甚是!”
趙佶原本想著一事不煩二主,招安之議乃是宿元景提出,那就繼續由其負責此事。可聽了蔡京的話後,他便改了主意,將此事交給高求負責。
宿元景見狀,只得在心中嘆道,“宋江啊宋江,本官已是盡力替你周旋,但天意如此,你等還是自求多福吧!”
話說高求領了旨意,便帶上招安詔書,並一些賞賜之物,辭別天子之物,於次日直奔青州而去。
……
話說當日戴宗從東京回來,見了宋江之後,將宿元景之言仔細回稟。
宋江聽了大喜,連吳用也道,“前番招安不成,皆因有小人作祟。今次有宿太尉全力周全,必然大事可成。勞煩戴院長再跑一趟,下山去探下虛實,好讓我等有個準備。”
戴宗依言而行,只去了幾日,便派人來回報說,“朝廷差太尉高求親奉詔書,金牌旌旗、錦緞御酒,早晚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