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明白了,開始頷首吃茶。

華嶽第一個發言,支援趙玉林的決定,認為成都府路作為京畿重地,商賈雲集,財力雄厚,理當承擔更大的責任。

諸公跟著一個個表態支援,就此定了下來。

趙飛燕隨即說她最近偶感風寒身體不適,請假去新市療養,要趙指揮使陪同。

諸公都是笑呵呵的看著他倆,覺得國主的藉口太牽強了嘛。

華嶽卻是當即贊同,認為國主安康要緊,諸公應當鼎力相助,把國事都辦妥帖。

趙飛燕笑盈盈的說:大善,多謝諸公體恤。那就有勞華公監國,諸位臣工輔佐啦。

諸公馬上“喏喏”的答應。

晚上,李樑上門來給他稟報,麻逸國使臣到訪,所談軍務還需指揮使權衡,怕要耽誤飛燕國主的行程。

他說無妨,國事為重,就讓飛燕先行一步。

第二天,趙飛燕拉起順直娣陪著段小林和趙思涵登船離開成都順江而下。一行人來到犍為嘉陽新鎮,坐上還在試執行的火車談笑間便到了新市鎮。

趙思涵驚訝起火車的速度了,抓住趙飛燕要新宋國將鐵路修去她的昆明。

趙飛燕笑哈哈的說鐵路上鋪的可都是金子,銀子,火車可是在精鐵鑄造的鐵軌上奔跑,朝廷哪有那麼多銀子?

這兩年還在打仗吶,咱們先把鐵路修到渡口鎮再說哈。

段小林心中裝著變革的大事,沒心情扯這些,拉著思涵和兩個嫂嫂告別。兩人送走段小林他們立即坐上轎子去逛黃琅古寨。

李大奎早就接到飛鴿傳書在此等候了。化裝成親衛的兵部參謀迅速將謀略送上。

趙飛燕一邊吃茶一邊給大奎講:三少爺相信大奎將軍能辦妥帖,只叫本宮來傳話的。

李大奎已經看完兵部的計劃,要他統御全域性,應對大理國可能出現的混亂。趙飛燕還沒說完他就緊張的開口道:國主統御全域性,屬下咋能越制,全聽飛燕國主差遣。

順直娣笑盈盈的說:李大哥見外了,三少爺認為李大哥坐鎮渡口,排程三軍應急最是妥當。她和飛燕來新市完全是為大軍打掩護的。具體如何做,兵部有參謀在此,請李大哥臨機處置便是。

趙飛燕一臉嚴肅的說:她這裡只有一條:務必保證鎮南王王妃的安全,可是三少爺的親妹妹。眼下火車已經可用,兵部調集軍隊和輜重又多了一條捷徑,她和三少爺都相信大奎將軍能做好。

李大奎曉得趙玉林信任他,將解決大理的重擔交到他肩上後幹勁倍增,猛地站直後“啪”的立正敬禮,給趙飛燕保證完成任務。

趙飛燕笑哈哈的說:三少爺曉得李大哥捨不得身上的軍裝,骨子裡還是軍人的氣節,要本宮帶話:此役,全憑大將軍作主。

本宮只是來修養的哈。

大奎馬上請國主安心休養,屬下絕對竭盡全力做好。庚即就和兵部軍將一起離開。

趙飛燕終於放鬆了,慵懶的坐在寬大的藤編椅子上曬太陽。

她想到自己老爹也來過這裡,呢喃著說她在這裡幾句話就決定了大理國的去留,當年她爹治國咋就那麼難呢?

順直娣樂呵呵的說:那是咱國主有個好老公噻。玉林哥腦子聰明,會釀酒,做香水,五穀豐一出就叫他的神威軍餓不著,有雄兵在手還怕啥?

趙飛燕自言自語的說:雄兵再多,還是要和咱一條心的人帶著才成。她站起來叫走起,咱們既然來了新市,就去附近的縣看看吧,鳳凰姐姐都不辭勞苦的出去巡查貪腐,咱們為啥要偷懶。

直娣“耶”了一聲說,大善吶,國主親自走縣衙,效果肯定不一般。兩人隨即開啟了最底層的調研督查模式。

成都,禮部尚書李梁率先和麻逸使臣接觸,麻逸的主使送上朝貢禮後質問新宋為何不管前朝流寇,致使南洋諸國遭遇戰火連連,人員和財產都蒙受巨大損失。

李梁不冷不熱的說:旅宋軍也是中土人,他們出海謀生多有不易。這些人自成一國後便和麻逸一樣,都是新宋的鄰居。既是做鄰居當和睦相處,與人為善,哪有大國欺負小國的道理?

麻逸主使急了,實話告訴李梁:旅宋軍船大,軍器先進,不斷進攻南洋諸國,要一個個都併入其旅宋國內。士可殺不可辱,小國再小,也是一國,他們聯合起來奮起反抗後才和旅宋軍打成平手。

作為天朝上國,新宋難道就不管?

這句話,反而把李梁給問住啦。

李梁腦子裡天生就帶著天朝上國的執念,別人把帽子往他頭上一戴,這丫當然就幸福的坐穩了。把他剛才說過的啥大國、小國,一律平等的話一股腦兒都丟進了太平洋。